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学原理课程编码: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conspectus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环境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教材: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以地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系统讲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有关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紧扣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巨系统的内在规律;探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为进一步学习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环境前沿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使环境专业一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主体内容及知识涵盖有初步和较为全面的认识;课程安排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既阐明了基础知识,又介绍了热点前沿。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大信息量的获得;开阔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环境学基本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兴趣。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其基本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介绍与讨论: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环境管理学;环境伦理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旨在预防污染的清洁生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环境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接触当前环境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能够从科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意识,能从问题的表现分析其实质。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特征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三章人口与资源教学基本内容:从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这两个角度分析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发展状况,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人口问题和我国人口政策。重点:1.地球的圈层构造;2.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3.世界及中国的人口问题;难点: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的特点,理解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基本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及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并区别世界及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第二篇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四章资源短缺第五章环境污染第六章生态破坏第七章全球环境问题教学基本内容:分别介绍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在世界及中国范围内的分布和人类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讨论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进而分析资源角度的环境问题;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面临的污染问题;介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讨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重点:1.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的短缺;2.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土壤污染的污染特征;3.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4.全球范围内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难点:1.不同环境要素中污染源、污染物的分析;2.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构成的当代人类环境问题分析;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我国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以及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短缺形势;理解不同环境体系中污染物与污染源的概念区别和不同类型的污染特征;了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基本掌握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第三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学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重点: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难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含义、特征及其构建意义。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历程,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举措。第九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第四篇环境伦理观第十章环境伦理观教学基本内容:主要通过介绍环境伦理学的相关内容认识、了解并确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伦理观的由来;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观念和主张;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重点:1.环境伦理学的三大基本观念;2.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难点: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环境伦理观的产生;掌握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即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