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练习(二)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6分)1.临近初中毕业,你整理自己的日记,以下三则引发了你对过去的思考和整理。根据情境回答问题。我的“告别”日记我的思考和整理1.根据拼音写汉字。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小雨(1)经lì()经lì了六年的朝朝暮暮,风风雨(2)惆chàng()雨,今天,我们小学毕业了!我要将那2.对划线句不得体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张毕业照惠存,让它扎根在我的心上,3.文段中的“没”和下列成语中的长成参天大树。此刻的告别是欢乐的终“没”读音相同的有()(多选)结,过去的一切没入记忆深处,我感到A.没精打采B.全军覆没无尽的惆chàng和忧伤。C.自讨没趣D.神出鬼没2023年4月17日星期一多云初中时光已过去一半,好友小梦同4.第二则日记中对联最后部分的字迹不学因家庭原因要转学去外地。欢送会清楚了,请补充完整“______”。上,大家在教室门上张贴了一副对联—5.(1)有“月”字且符合情境的诗句可—“如歌岁月共忆往事,似锦未来以是:______,______。______”。(2)卡片上的手绘配图是什么样的?会后,我在卡片上写了带有“月”设计并说明:______字的两句古诗,并且手绘配图送给她,以此表达思念。2024年5月15日星期三晴6.在第三则日记的横线上补充内容。不知不觉,初中时光即将结束,如7.通过整理三则“告别”日记,我收获今的我比过去更加成熟,因为我在古诗了成长。以“成长”为话题,自拟标题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告别。王勃在《送杜写一首4—6行的小诗。少府之任蜀州》中的“(1)______,______(2)______”教会了我要注重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距离;(3)______(填作者)在《定__________________风波》中的“(4)______,归去,也__________________无风雨也无晴”教会了我要放下对过去__________________的执念;高适在《别董大》中的“莫愁__________________前路无知己,(5)______”教会了我要__________________坚定对未来的信念。【答案】1.(1)历(2)怅2.将“惠存”改为“珍藏”(“保存”“收藏”)3.BD4.示例:同谱新篇、齐赴前程5.(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内容与“离别”主题相符,内容与“思念”情感相符,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清晰流畅。6.(1)海内存知己(2)天涯若比邻(3)苏轼(4)回首向来萧瑟处(5)天下谁人不识君7.示例:《得未尝有》不断回首曾经的溪流那浪花不舍时光的河却推着它往前走我们都要学会不回头逍遥游【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1)经历(lì):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2)惆怅(chàng):伤感;失意。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惠存”意思是请保存。是一个敬词,用在句中指自己保存,不正确,可以改为“珍藏”。3.没入(mò):形容快速有力地穿入或进入某物质介体;A.没精打采(méi);B.全军覆没(mò);C.自讨没趣(méi);D.神出鬼没(mò);故选BD。4.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的特点,可以确定需填充的部分与“共忆往事”结构相同,是一个动宾短语,因此可补充为:同话前程。5.(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背诵。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要填入有“月”字且符合送别情境的诗句。示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本题考查自由表达。围绕诗句,描绘情境,说明图片内容,表达对好友小梦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即可。示例:配图正上方是一轮金黄的圆月。明亮的月光之下,一道青山隔开两个人儿,他们隔山对面而立,口中都念念有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出现在对称的两面,表达好友之间的深情厚意。6.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背诵。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此外还要注意填入作者。注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