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第页共NUMPAGES5页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解释生态平衡的原理,分析生态平衡的现状与维护措施,阐述生态平衡问题的重要意义,最终从生态平衡的问题提炼出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认识到:生态平衡实质上是个哲学问题,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一种新的自然观。对生态平衡的概念认识也应当在一个更为深邃的定义层面:生态平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的物种与物种之间在数量上的平衡比例,而是站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上,认识到生态平衡不能仅仅是在生物层面上的平衡,更是在非生物层面的平衡。认识到这一点,地球也就终将有一天会达到一种真正的和谐。关键词:生态平衡;原理;原则;意义;二元平衡论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一个HYPERLINK"http://zh.wikipedia.org/zh-cn/%E7%94%9F%E6%80%81%E7%B3%BB%E7%BB%9F"\o"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面个体,物种和生态位(小生境)的数目恒定或者是以某一个值作小幅度震动。正是有这样的震动,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76632.htm"\t"_blank"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作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生态平衡作为当代生态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不是随着生态学的建立马上建立起来的,而是靠后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生态平衡的原理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系统,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一方面是太阳辐射能和无机物通过生产者(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转化为有机物存留于生态系统中,供给一切生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动物)摄取,并在转化、呼吸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掉。有机物还可以通过人类的收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出等方式从系统中输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微生物)又把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残体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供植物再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每时每刻都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不停地流动和转化。在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增加,反之则减少。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总是自动地向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迟早会进入成熟的稳定阶段。那时它的生物种类最多,种群比例适宜,总生物量最大,生态系统的内稳性最强。当以下的条件被满足的时候,HYPERLINK"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3%E8%A1%A1&action=edit&redlink=1"\o"平衡(尚未撰写)"平衡才会出现:①个体数的恒定,以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为前提;②物种数的恒定,以恒定的个体数和恒定的小生境数为前提;③小生境数的恒定,以恒定的环境条件为前提。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态系统里,营养物质的恒定取决于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的量相等。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波动,其实是可以被抵消的(例如水体的自清理)。如果平衡被破坏得太严重,达到不能恢复的程度,生态系统会进入另一种状态。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E5%9C%B0%E9%9C%87"\o"地震"\t"_blank"地震、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0%E9%A3%8E"\o"台风"\t"_blank"台风、山崩、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E6%B5%B7%E5%95%B8"\o"海啸"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E5%9E%83%E5%9C%BE"\o"垃圾"\t"_blank"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