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4、3、2加几教学反思5、4、3、2加几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4、3、2加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5、4、3、2加几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课题为5,4,3,2加几,刚开始对这节课不是很明白,已有前几节课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计算9,8,7,6加几的有关运算,而且通过8+9这节课,学生也已经理解遇到这样2个都可以凑得10的算式,计算方法多样,那为什么还要安排这节课呢?翻看教参,才明白了这节课的意图。1、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2、突出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3、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片断:5+7整节课上下来还是很顺利的,教参给出提示:在计算5+7时,想7+5=12,所以5+7=12,这里在执教中有争议。师:是啊,5+7,就像你们说的.,我们可以把7凑成10,也可以把5凑成10,但是从方便计算的角度来说,我们把谁凑成10好呀?生:7师:对,见大数,拆小数。那出了这两种方法,还有吗?(班中学生沉默)生蓓涛:难道是交换位置吗?师:是的,你们看,只要我们计算出7+5,=12,那么5+7就等于?生:12师:这也是一种方法,我们是根据什么呀?……师:你们说的意思都对,老师来说一次“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生齐读。生:这不是又要算一次7+5嘛,还不如算5+7。师:对,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后计算,你们可以选择一种计算方便,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学生没有想出第三种方法,因为他们想找最简单的方法,都认为反正要计算5+7,为什么还要先计算7+5呢?不过细想,这里我只需教授思想就好,有了前一节课的基础,班中大多学生还是能说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性质。所以这里是成功的,虽然教参的目标没达到,但是学生是知道思想,只是和拆分这个方法比较之后,认为繁琐。5、4、3、2加几教学反思2今天,王老师讲的内容是一年级进位加法《5,4,3,2加几》,《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两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节课有下面的优点:1、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本课设计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把孩子学习积极性过来,收到的效果比较满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在新授的导入过渡自然,在复习时,当孩子完成口算的`时候,在例题5+7=?5+8=?孩子纷纷都说用《凑十法》计算,把5分成2和3,先算7+3=10在算10+2=12。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虽然在计算时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但最终应该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计算,这只是一种思维过程而不是计算的方法,之所以要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计算时较简便,突破难点。并在不断的巩固练习中,强化小数加大数,我们想大数加小数,或者看大数拆小数,这样计算更简便。这节课不足的地方:设计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完善。5、4、3、2加几教学反思3当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才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了什么,同时出示了课题,请问黑板上的板书是否真正为学生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呢?我的想法与设计:这节课老师的课题一直没有出示,到了课的末尾才揭示课题,我觉得这样很好,只是学生并没有在学完这节课后很清楚地明白这节课学了什么,当学生归纳的时候只说出了其中的一部分,教师提示学生对照板书,并自己进行了概括,所以板书的书写形式和内容并没有完全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如果修改的话可以突出这节课的两个重点,一个是凑十法的计算,一个是交换位置的方法,将4、3、2分别同9、8、7相加的算式进行排列,学生则更容易发现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从而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因此板书的充分运用在每节课中都是十分必要的。5、4、3、2加几教学反思4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两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