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宋词赏析(三).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辛弃疾宋词赏析(三).doc

辛弃疾宋词赏析(三).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辛弃疾宋词赏析三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词作鉴赏】我们知道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但是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之所以如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免慨叹。此词上片开头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句法就有点特别。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面了。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来”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复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静的语气叙述益发显得深沉。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头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饮歌也不唱。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风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鍪且蛭飧觥?词的下片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生气和现实是相通的。“懔然生气”一句这里暗用《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的语言以赞渊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紧跟着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渊明之间是千古知音。这知音就在于对“富贵他年”所持的态度。接下去“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三句引用了东晋谢安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说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思的。结语“甚东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谢安的事同书又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很显然从作者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到谢安或富贵显达或归田隐居或空怀壮志虽处境各不相同但其实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英雄的悲叹与辛弃疾其他一些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同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虞美人》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闲淡无谓如此的不屑一顾这难道是作者的本意吗不这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词作鉴赏】我们知道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从金国归于南宋的。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年时”即去年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