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大班教案【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合七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2、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活动准备:教具:图片一张。学具:数卡、记号笔、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进行观察,引出课题。师:我们来看看小兔和小猫的门牌号码一样吗?它们都有数字几啊?:虽然它们的门牌号码都有数字3和5,但由于它们数字排列顺序不同,门牌号码也不同。二、第一次操作,学习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师:我来考考我们小朋友了,小熊家的门牌号码含有1、3、5三个数字,你们可以排出哪些门牌号码?幼儿自己排列数卡并记录操作结果。师规律,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三、第二次操作,加深幼儿对3个数字排列规律的印象。师:周老师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呀?可是这个手机号码没有写全,其中号码中未写出的数字是由5、6、8这三个数字组成的,小朋友排排看,这三个数字有几种排列方法?活动延伸:进行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幼儿园大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倾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2.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3.感受小桃仁成长的快乐心情。活动准备1.幼儿了解植物发芽的相关知识经验。2.教学挂图《小桃仁》。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小桃仁埋在泥土里的图片,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讨论并论述:小桃仁怎么才能长成一棵小桃树?2.结合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进行提问:小桃仁是怎样长成小桃树的?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组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根据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2)他们是怎么帮助小桃仁的?(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桃仁为什么要喝了一大口水,使劲挺直身子?4.教师与幼儿互动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表现角色对话。5.和幼儿一起玩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游戏。请幼儿扮演小桃仁,小凳子就是桃核,在各种条件下小桃仁慢慢长大。活动延伸:请幼儿在阅读区继续阅读《小桃仁》,并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幼儿园大班教案篇3一、主题背景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我们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即使知道的也只是说“饭是用米烧的”,那么“米”是那里来的呢?孩子们又不知道了,大多数孩子从家长的口中只是了解到:米是用稻子打出来的,而稻子又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可孩子们连稻子都没有见过有怎么能进一步了解呢?正是因为“米”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因此我们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生成了这个《米》的主题,同时也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二、主题总目标1、利用地方资源,初步知道米的种植、生产过程、以及种类,感知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成品,了解米营养价值2、在收集、品尝各种米及其相关制品的过程中感受科技的日新月异。3、在欣赏图片、古诗等活动中,感受农民伯伯种植的艰辛,能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三、主题络四、资源利用1、社区资源利用:带领孩子参观超市中的卖米专柜2、信息资源:引导幼儿收集关于主题的`图片资料、录象资料和上信息等3、家长资源:协助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米,欣赏乡下看看收割的景象。帮助孩子填写一些活动调查表、制作一些操作材料4、物质资源:大家一起各种各样的米、各种材料制成的“起米”工具等、一些农具的模型或图片五、关键活动活动1:各种各样的米(科学)活动2:小小品尝会(综合)活动3:米家族(数学)活动4:鼓上的小米粒(音乐)活动5:“米”画(美术)活动6:古诗欣赏《悯农》(语言)活动7:起米(科学)六、主题环境创设幼儿园大班教案篇4目标:1.根据故事发展线索,大胆尝试、想象,剪纸各种物品。2.初步学习脱稿剪纸,学会看图示剪纸。3.感受故事里爷爷的聪明才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准备:绘本PPT;彩纸、剪刀(人手一份)。过程:一、回忆绘本故事。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绘本PPT,边复述故事。2.故事里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爷爷?他把一条毛毯变成了什么?(跟着幼儿的叙述教师出示相应PPT)二、根据绘本故事剪纸。1.毛毯变外套。师:毛毯怎样变成外套呢?根据幼儿的叙述,教师在板书上画出剪纸的线条,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画的外套(大)师:老师为什么要把外套画这么大?引导幼儿观察约瑟的外套。指导语:幼儿尝试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