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努力****采萍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青少年肥胖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x

青少年肥胖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少年肥胖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肥胖症在各地日益蔓延,并伴有许多并发症,可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病以及某些肿瘤等慢性病,且对生理、心理产生危害,还是成年期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肥胖的主要因素是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的生活方式,且不少学者已对其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认识其危害性,以便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本文就针对青少年肥胖症影响因素中的饮食、运动及行为方面做一综合性的评述。【关键词】青少年肥胖;饮食;运动;行为医学意义上的肥胖,是指一定程度上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即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异常[1]。肥胖包括继发性肥胖与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由某种原发疾病引起,暂不予讨论。而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等病因可寻的肥胖,约占肥胖的95%,是21世纪青少年的严重健康问题,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的青少年常见和多发的营养性疾病。单纯性肥胖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性疾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引起脂肪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导致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2]。1过度营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习惯和食物结构都有了很大改善,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的增加,其具有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特点,长期、频繁食用可能会导致能量和脂肪摄入增加,从而造成青少年肥胖率的增加[3]。因此饮食因素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孙洪文等[4]根据中国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7~18岁标准,对随机抽取的3260名调查对象进行筛查。筛查出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共412名,其中每周吃油炸类食品多于3~5次者占13.8%,每周吃洋快餐多于1~2次者占4.4%,每周吃零食多于3~5次者占47.5%,每周喝含糖或碳酸饮料多于3~5次者占26.9%。季成叶等[5]监测2005年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时,调查表明,每周吃西式快餐平均3~4次者的肥胖发生率是每月吃1~2次的2.5倍。马冠生等[6]对我国四城市儿童少年食用西式快餐频度和肥胖率关系的分析时,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平均每月吃3~4次西式快餐的儿童青少年患肥胖的比例要比平均每月吃1~2次的高出1.7%。李增金等[7]调查表明,212例肥胖者中喜食煎炸、快餐的198例,而同等数量下正常对照组中则为96例;且该肥胖组在粮谷类、肉类、食用油类和总热量的摄入量均大于正常对照者,有统计学的意义。刘西韶等[2]在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综合干预及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时研究发现96%的肥胖患儿吃饭速度快,92%的常吃甜点心甜饮料,80%的睡前吃点心,96%的肥胖患儿有吃油炸食品的喜好,这些方面的比率远远超于正常儿童。傅世华[8]指出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且过少食入蔬菜及其他膳食纤维有助于肥胖发生,此外,嗜零食、甜食和晚餐进食过饱也是促成肥胖的重要因素。杨万龄等[9]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状况及影响因素时,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某地抽取1330名儿童青少年,其中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和8.7%,并调查发现,平时膳食多荤少素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害性因素。一般而言,多荤少素的膳食能量摄入多,而同龄的学生能量消耗相近,因此,这部分人群发生超重、肥胖的比例自然较高。刘菲菲等[10]对江西省城市小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喜欢喝雪碧等饮料是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段一凡[11]研究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时,统计得平均每天喝1听含糖饮料的青少年,1年以后将比不喝含糖饮料的青少年重6.4kg。李艳平等[12]调查我国4城市儿童青少年,并分析食用早餐频度和肥胖率的关系时指出,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以及他们成年后发生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马军等[13]调查五个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时发现,不吃早餐是超重、肥胖的诱发因素之一。不吃早餐导致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儿童在午餐时吃得比较多,往往是饥不择食而引起能量摄入过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蓄积,从而导致肥胖的发生。VickerMH等[14]对孕鼠进行能量和蛋白质的限制,其子代出生后无论用普通饮食或者高脂饮食喂养,都会导致摄食过量、身体活动减少,最终导致肥胖。季成叶[15]研究表明,肥胖起源于能量摄取和能量消耗之间的不平衡,而一般认为:摄取能量超过消耗能量,剩余能量则以中性脂肪的形式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内,导致肥胖。2运动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科技日益发达,交通工具代步等造成人们体育锻炼时间少、体力活动不足、久坐少动的静态生活方式,这是影响青少年肥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它使得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储存增多,导致体内能量失衡,从而造成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日益增多。高仙等[16]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