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案例:化批评为激励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梁月红案例描述:一天早上,同学们像往常一样集合在学校综合楼一楼大堂,准备听进场曲入场做早操。出于习惯,我下意识地扫视了一下同学们的服装,发现有四位男同学没有按平时的要求将上衣束进裤腰里。我笑着用眼神示意他们赶快把衣服束好,有两个同学很快就把衣服束好了,而小辉和小建同学的表情和动作告诉我,他们不太愿意束衣服。我正要走过去再次提醒小辉,只见他迅速地把衣服束了进去,尽管他脸上的表情并不是很愉快。我朝前走向小建同学,只听他嘀咕着说:“这么热,束着衣服难受死了。别班的同学都不用束衣服,为什么我们就要……”我向他笑了笑,随即又略带严肃地对小建说:“为了班集体,请你先委屈自己,把衣服束好,我等会儿再给你解释其中的道理好吗?”“快束好了!”平时有些调皮的小翅同学小声插嘴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不知是听了我的话,还是听了小翅的话,小建同学终于把上衣束进了裤腰里。各班同学都进入操场整整齐齐地站好了。我来到小建同学身边,微笑着轻声对他说:“请你跟我走到队伍的前面来好吗?“小建跟着我来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我对他说:“请你到每班队伍前看一看,然后以评委的身份客观地评价一下,站在操场上的哪些班的同学显得更精神?是将上衣束进裤腰里的同学,还是没将上衣束进裤腰里的同学?”小建有点腼腆地请求说:“我能不能只看六年级的班级?”我答应了小建的请求。大约两分钟后,小建走到我身边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们六(3)班的同学显得有精神。”“这是你发自内心的评价吗?”我认真地问。“是真的!”小建肯定地回答。“小建啊小建,真高兴你的判断完全和我的一样!”我语重心长地说,“你既然认可同学们束衣服比较精神,你为什么自己又不愿主动束好衣服呢?难道我们明明知道是好的也不敢坚持吗?如果我们连坚持好的勇气都没有,今后还怎么去做好事情呢?何况学校曾对我们提出束衣服的要求,我们是不是可以随便违反学校的纪律呢?”小建低声说:“不能违反纪律。”我以强调的语气说:“小建,我觉得,我们应该按我们自己的标准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可以起好榜样去带动别人,而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更不能以“别人没做好”为解脱的借口,你认同我的看法吗?如果你认同,我想从现在开始,你就担任我们班的“服装管理员”,每天集队做操时提醒同学们把上衣束进裤腰里好吗?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因为在我心目中你一向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你愿意做吗?”小建爽快地答应了做“服装管理员”。第二天,早操照常进行,可喜的是,我再也不用亲自去提醒个别不自觉的同学束衣服了,因为我们的“服装管理员”按时“上岗”了!当然,我没有忘记及时表扬我们的“服装管理员”。在接下来的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里,我几乎都没因束衣服问题而烦恼,为此,我心里真的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欣慰感……案例反思:小建同学“不太听话”,这是我们做老师的不愿看到的现象,然而因为我并没有用暴风骤雨式的方式批评他,没有训斥他,没有挖苦他,而是采用了先以理服人,再以赏识、表扬、激励的方式,不但使小建“心服口服”,而且彻底地化对抗、抵触为拥护、支持,这一成功的转化,实在让我感到自豪,同时也让我不禁反思班主任平时的一些教育方式的适恰与有效性。是呀,试看有些时候,老师自己苦口婆心,讲得口干舌燥了,学生仍然无动于衷,此时此刻,是该责骂学生的不领情呢还是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机智呢?选用适恰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说起来是那么容易,做起来又确实不容易。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磨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发现学生出现异常的表现时,要尽可能理智地、冷静地思考,尽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先包容学生的反常表现,再想法找到认为可以让该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商量寻找“出路”,这样往往可以受到教育的实效,就如出现小建同学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采用“压制”的方式,而要采用“疏导”的方法,只有让他从心里接受,才能保证他今后自觉地按要求去做好,而老师“用赏识、表扬、激励代替了批评”,让事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后,我们要多采取“竖拇指”的方法,少用“出食指”的方法,让我们的学生从心里喜欢我们,亲近我们,让教育之花越开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