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教学心理学》读书笔记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提出了发展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和具体的一些指标,但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根据具体的心理学规律来上好体育课?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运动技能学练的可悲状况……带着这许多问题,我潜心阅读了《体育教学心理学》这本书。此书是由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邵伟德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出版。“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以前我们过于重视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身体方面的功能,忽略了体育活动在心理方面的功效,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人们开始注重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功能的开发,强调学生的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教学心理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考和在这种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编著出版的。全书内容共九章,其中第二章体育教学中的注意、第六章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第七章体育教学中的个体差及第八章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等章节的相关内容对本人正进行的《初中生主动学练运动技能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好的启发、引导和借鉴的作用。在第二章体育教学中的注意中介绍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注意的特点,其中初中阶段学生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对教材有较强动机性的情况下,毫无困难地保持有意注意40—50分,尽管如此,他们仍容易分心。少年时期喜欢追求获得各种事物的新印象,所以他们很容易将注意被外部的刺激所吸引,但千篇一律地做一种动作会很快地使他们觉得无聊,并使注意降低。体育教学大部分的课都是在室外操场上进行的,教学中环境和条件复杂多变,而且是在动态中进行,气候、环境等外界刺激不断干扰学生,同时教学的组织形式多样,人际交往频繁,都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组织难度很大的情况下,让学生主动学练运动技能则难度更大。此时,教师若能有效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活动就能顺利进行下去。在运用过程中要一方面从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身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即有意注意,并促进两种注意相互转化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人数通常都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一般都面向全体,很难做到因材施。而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才能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第七章体育教学中的个体差异一章中介绍了五种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分析,策略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特点,并通过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利用丰富多变的课堂教学来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策略二:合理对待不同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进行了解,之后,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等。策略三:不同气质类型不同对待的教学策略。策略四: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差异来教学的策略。策略五:注重个体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介绍了个别指导、分组教学、友伴群体教学、分层次教学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另外在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及时了解、分析其中原因,掌握有效的心理技术并采取相对的教学措施,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控制情绪状态,变不利为有利、变平淡为热烈,使运动技能教学在教师的掌握和调控之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