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系李勇杰-职业规划.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3.3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保险系李勇杰-职业规划.ppt

保险系李勇杰-职业规划.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生涯规划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情报告》的统计数字,到2002年底,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已经达到1600万人(本科生719万人),比1998年提高了1.7倍之多。单从在校生的绝对数量看,中国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与中国相比,美国在1969年到1997年的27年时间内,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才增长了79%,达到近15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历程,堪称壮举。2000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从中我们不难发现,2005年的毕业生人数是2000年的3倍还多。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已经告别从前的辉煌和优越,而需直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表现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那我们再注意另外一个事实。一方面是全国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简历四处求职,另一方面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等米下锅”。据劳动部门有关人士介绍,与2002年同期相比,2003年劳动力市场景气有所上升,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68.5万和53.5万。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仍然很严重。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目标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也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一贯的俯视姿态到如今的直面现实,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这一步,也许迈的有点辛苦。当头顶上天之骄子的光环开始隐退,当对未来饭碗着落的忧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当把太多的责任推向社会的时候,天之“焦”子们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就业的困惑,找不到自己的兴奋点和擅长之处,由此导致了找工作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分析其原因无外乎:一是高校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就业的详细指导,学生的就业准备不足;二是学习兴趣与所学课程错位,学生缺少创新能力;三是缺少社会实践,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比较差。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自己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据某人才市场去年6月份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占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25%,没有明确目标的占62%。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指导情况的调查显示,多次接受职业指导的只占10%,接受1—2次职业指导的占30%,从未接受职业指导的占60%。数字背后的思考(二)原因A缺乏职业影响B专业失衡C不了解未来职业需求D不了解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和就业方向E不了解本身的特点F缺乏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三)传统思维模式: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从事职业追求事业特点:1、把上大学当成一个目的和荣耀。2、对专业缺乏明确理解,凭感觉的成分较大。3、对未来的职业缺乏认识或只有模糊认识。4、很少考虑对一生事业的追求。(四)现代思维模式: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从事职业追求事业特点:1、把追求事业作为核心目标,其它都是手段。2、根据确定的事业目标选择要从事的职业。3、根据要从事的职业选择大学专业和学校。4、对未来的事业、职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第一章职业生涯概述第一节职业生涯1、个人动机对现实茫然安全感与归属感更高成就感2、目标:为未来投资作好及时应对准备,心里踏实三、职业生涯对个人的作用案例: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2、个人的背景状况父母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家庭经济状况等自己的家庭背景。如:婚姻关系、子女情况等一般状况。如:种族、宗教等3、个人的环境状况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职业变化趋势、技术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国家政策等4、不可预期的因素五、职业生涯阻隔的因素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相关资料图一:第一次就业调查图二:大学生就业后的1年内流失率图三:调查原因列举第二节生涯发展形态第三节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生涯评估(回顾过去,经验总结)美国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成长阶段。从0~14岁。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萨柏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3个成长起:(1)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