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数学学法指导之我见摘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即“数学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新课标下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不仅对当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科教兴国具有历史意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数学学法指导及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数学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关系上应帮助、指导学生。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考虑自己如何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把学习方法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寻找符合自己实际的学法。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直接从老师或书本那儿被动的不假思索的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于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在数学教育中,老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即数学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师教学理论探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将自己对数学学法指导的一点见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想法,与大家探讨。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自己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难,学习数学更难”,许多人对数学望而生畏,大有谈虎色变的趋势。当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时,怎么还能学好数学呢?因此,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在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首先,充分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同学学习数学感到枯燥﹑难懂,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其实数学是一门美妙的学科,它的美无处不在。如用字母代替数,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方法,以及计算结果的最简化,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圆﹑抛物线﹑双曲线﹑等腰三角形这些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形,都以优美的曲线给我们以柔滑流畅的美的感觉……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机制。其次,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关心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认识﹑情感等心理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教育必需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所以只要发现学生中有问题和困难,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第一位的,再则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让学生自己真正感受到。思想教育工作寓在教学过程中和与学生平时接触中,通过思想工作沟通师生感情,力争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者﹑学者之间构筑起一条双向的通道,使教师和教学处在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形态之中,使学生从思想上愿意学习,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第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是知识能力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尽量做到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