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65 大小:1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教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教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教案用心专心尽心§2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文体: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题目中的“书”指信。2.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语言美。标注字音: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四、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例句:蝉则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例句:窥谷忘反。见:通“现”。例句:有时见日。2.古今异义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奔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今义:奔跑,飞奔。杨锡河备课隆江二中用心专心尽心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戾古义:至,到达。.例句:鸢飞戾天者今义:罪恶,乖张。3.一词多义指: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争高直指(向)猿则百叫无绝(断,停)上:负势竞上(向上)无:直视无碍(没有)横柯上蔽(在上边)猿则百叫无绝(不)百:一百许里(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5.同义词:俱—共见—视奇—异穷—绝6.特殊句式省略句:(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倒装句(后置定语):鸢飞戾天者五、布置作业。翻译全文第二课时一、理清课文结构,感受结构之美。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文都围绕着这两句话在做文章。2、这两句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下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异水后写奇山。二、学习课文,思考问题(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一样的颜色。船只随着江流飘浮荡杨锡河备课隆江二中用心专心尽心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水路),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问题:1、“共色”二字写出了什么景象?——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2、第一节除了总写山水的特点之外,还写了什么?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句子。——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③作者行舟的路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白色,千丈深也能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问题:1、体味“缥碧”、“游”、“细”、“箭”、“奔”的艺术效果——①“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②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