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某种疾病和未患某种疾病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并比较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一些)研究原因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于研究原因与某疾病有没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患有研究疾病人群称为病例组,未患所研究疾病人群称为对照组。病例对照研究有以下基础特点:1.属观察法2.有比较组3.由果及因4.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因果关系1.按研究目标分: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检验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对它提出一个或几个主要病因原因,做深入调查。设计上需要作很多要求和限制2.按选取对照方法病例与对照不匹配:也叫成组对照病例对照研究,即一组病例与一组或多组对照为研究对象,病例与对照组人数不一定完全相等。病例与对照匹配:也叫配比或配对对照。即一个病例选一个或几个对照组成对子病例对照研究。配对要求病例和对照在一些特征上一致,目标是解除这些特征对研究干扰。使用配比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可疑致病原因或有研究价值原因不能用作配比原因;2)配比可采取1:1—1:M,但不宜超出1:4。3)配比原因过多将使寻找对照难度加大,并可产生配比过头三、研究方法2.选择病例要求:(1)诊疗正确可靠(国际通用或我国统一)(2)应选择新病例(3)病例必须含有暴露于调查原因可能性1.起源: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疗其它病例。病例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健康人或非该疾病病例。小区人口非病例或健康人群抽样。病例同胞、亲戚、同事……2.选择:(1)可比性(2)不患有与研究因子相关疾病患者(3)选择各种病人组成对照组(4)不能患有研究疾病主要起源:①调查结果;②文件统计资料;③临床经验和所见。1.资料起源:①能够从医院病历、门诊统计、疾病登记汇报、健康档案等摘录②检测病人体液标本或病人所处环境标本(如水、气、土壤和植物等标本)以取得一些客观资料③经过特殊制订调查表问询或函调2.搜集资料:调查表质量和调查员质量①问题设计为封闭式②研究原因要有明确定义并能分级③项目中问题要简单、明确、易懂④包括个人生活敏感项目放在最终调⑤拟订后要进行小范围预调和修改对调查员要求:①对调查表使用要非常熟练和清楚②要有一定文化涵养,热情灵活③要有良好职业道德④严守调查秘密。3.资料质量控制除培训调查员,尚可采取以下方法:①调查病例和对照同时进行(穿插进行),以排除因不可知时间原因对调查资料影响②从取得调查表中,抽取个别(约10%-20%)再重新调查并比较两次结果符合率③采取盲法调查(一)意义(二)方法和相关数据(参数)1.选择偏性:选择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而产生,主要是入院率偏性合理选择病例和对照,最好是总体人群中符合标准全部病例为研究对象。假如选取医院病例能够从多个医院选2.信息偏性:也称观察偏性,是在搜集资料阶段因为搜集信息方法有缺点产生偏性回想偏性:回想有信息越久远记忆越不清楚。另外,回想也轻易受以后发病影响,使回想更多集中在患者自认为同疾病相关一些原因上。控制:选取新病例;客观对待相关研究原因;重复查对核实调查所得资料错分偏性:包含病例和对照错分,是病例组中包含了非病例,而对照组中包含了病例而产生偏性,防止方法是制订统一、权威、特异、可信诊疗标准。而且病例和对照都要经统一诊疗程序和过程进行诊疗。调查偏性:调查病例与对照组时,二者调查环境与条件不一致所产生偏性。实际上就是调查员科学性不够所造成偏性。调查偏性产生主要原由:两人调查,对照和病例认真度不一,时间间隔过长,调查方法不一,调查地点不一样……3.混杂偏性:是由混杂原因造成偏性。混杂原因是指既与研究疾病相关,又与被研究原因相关另一类变量,它在研究过程是对两组影响不衡均,不好确定其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最常见混杂原因有年纪、性别等控制方法:①配对;②分层分析;③多元分析。(一)资料整理1.复核原始资料:要对调查所得来资料进行检验,并查对资料,纠正错误,补齐缺乏项目,复核过程既是一个使资料完整、可靠过程,也是研究者熟悉资料过程。2.资料整理:对资料进行复核之后就要对资料进行整理,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普通是对资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编码,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将相关研究原因录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常见计算机软件如SPSS等。(二)资料分析1.均衡性试验:均衡性检验实际上是分析两组之间是否可比。检验主要特征有年纪、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等。2.研究原因分析六、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相对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多用OR值代替RR值。成组资料:OR=ad/bc配比资料:OR=c/b1)分析模式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资料分析模式暴露史病例对照累计有aba+b无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