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一般价格水平,即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指单个商品价格水平的稳定,也不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物价总水平不出现剧烈的、大幅度地上涨,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物价稳定与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涨并不矛盾。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价格指数表示在给定的时段里,一组商品的平均价格如何变化的一种指数。在计算平均数时,不同商品的价格一般要根据其经济重要性作加权处理。(例如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加权的依据就是每种商品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deflator。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09)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一般以实际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就某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4、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的状态。从长期看,无论是国际收支赤字还是盈余都对一国经济有不利影响,会限制和影响其他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长期的国际收支盈余是以减少国内消费与投资、从而不利于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国际收支赤字要由外汇储备或借款来偿还,外汇储备与借款都是有限的,长期国际收支赤字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在国际收支平衡中,贸易收支的平衡更为重要。国际收支平衡,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0。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衡量一国对所有其他国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货币的流入大于流出,国际收支是正值。此类交易产生于经常项目,金融账户或者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作一国相关价值的另一个经济指标,包括贸易余额,境外投资和外方投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也就是说,要同时实现是有困难的。例如,要保持充分就业,就必须加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加速,便会导致物价上涨;要控制物价上涨,就要放慢经济增长,必然导致失业率上升。因此,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着矛盾。国际收支平衡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这些国内经济目标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因此,如何确定重点政策目标和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协调各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适应:经济增长加速→就业增加;不适应:经济增长减速→对劳动需求相对下降。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外贸易逆差。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一定时期内的主要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1、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这是凯恩斯主义特别重视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2、供给管理。供给管理是指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供给管理的内容包括收入政策、人力政策、指数化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等方面。3、对外经济管理。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对外投资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等。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DemandManagement]主要内容: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政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总需求水平;当总需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的水平。“相机决策”方法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相机决策”——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Policy]和扩张性货币政策[ExpansionaryMonetaryPolicy]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TightFiscalPolicy]和紧缩性货币政策[TightMonetaryPolicy]减少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