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docx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第一篇: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3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生字组词,找一形近字并组词。(小组探讨识字方法)2、由题目猜一猜《宿石邑山中》讲了什么?3、请学生默读古诗,想:诗中谢了哪些事物呢?(有浮云、山、月亮、银河、树木等)4、结合你对诗意的理解,想象画面,你的画面中至少有两种有关联的事物。(石邑山看起来比云都高;云气围绕着石邑山;月亮飞进了树林里;银河在向西沉,被山峰挡住了)5、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得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解决。6、小组合作学习。7、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学习情况。你想汇报哪句就先读这句,而后说你们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评价。“望转迷”想象山中云气围绕的景象,此时你想四周能看到什么,感觉怎么样?(看山若隐若现,看到太阳、晚霞或浓或淡,或明或暗;看大树颜色有时深有时浅„„“迷”是分辨不清,你猜到原因了吗?首先是有云气的原因,其次是天色已晚,天要黑了。这也是作者投宿的原因。月亮怎么会飞进树林?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现象?当人走动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作者已经出发了,又开始了他的旅程。“飞”说明作者走得很快。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作者很辛苦,没有作伴的也很孤独。8、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宿石邑山中》。同学评价。9、想象画面试着背诵古诗。1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背诵《宿石邑山中》。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二、学习《望洞庭》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小组交流体会。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三、感悟诗境。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三、课堂练习。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四、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4中秋节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热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教学难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2、交流: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3、揭示课题:《中秋节》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