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及空间发展趋势——对我国大.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及空间发展趋势——对我国大.pdf

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及空间发展趋势——对我国大.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规划广角[文章编号]1006-0022(2002)06-0083-05[中图分类号]TU984.17[文献标识码]A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及空间发展趋势对我国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借鉴与启示曹传新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从大都市圈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大都市圈形成发展机理并以世界级中心城市汉城东京巴黎的大都市圈的规划调控实践为实证探究了大都市圈空间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浅谈了几点借鉴与启示[关键词]大都市圈规划调控空间发展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出现了诸如英简言之大都市圈(Metropolis国大伦敦区法国大巴黎区美国大纽约Sphere)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较区等世界性中心城市群但由于当时正处发达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具有一定结于工业化中期中心城市群发展尚处于初构功能的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城镇群体级阶段因此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为中心城市的强辐射空间所形成的高度市圈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化的经济地域因此大都市圈一般二战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工业化与城应具备以下6个基本条件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地(1)大都市圈内必须至少有一个经济域大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重塑和空间结较为发达并具有强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构的优化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圈或城(2)中心城市必须有一定的辐射腹地市群体已逐渐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核心载体于是诸如城市圈都市圈(3)大都市圈内应具备高度发达的基(区)城镇密集区等概念逐渐成为理论界础设施束和政府界的议事主题(4)大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基地城镇之间应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大都市圈的基本概念(5)大都市圈不是行政区的简单迭加作者简介1而是经济区社会区生态区的综合集成1957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戈德曼(6)大都市圈内应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JGottmann)在考察了美国东北海岸3个世纪以来的城镇发展后提出了一种崭新2大都市圈形成发展机理的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理念Megalop-olis(大都市带)2.1工业化为大都市圈形成发展奠定了坚1959年日本经济学家高野在研究大实的经济基础城市郊区化和卫星城镇问题时从商业角伴随着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而发生曹传新(1973-)男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城环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度提出了大城市圈的概念随后一的工业化浪潮城市作为工业经济社会发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些国家和地区也从不同角度对城市群体展的载体空间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电话0431-5645927现象进行了定义和划分但无论怎么定模向前发展城市性质规模功能等基E-mailvictor.ccx@263.net义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经济发展载本属性日趋异质化[收稿日期]2002-01-09体系统的区域整体观和系统观在世界范围内19世纪初的城市化水2002年第6期第18卷83万方数据图1汉城首都地区图图2东京大城市圈的结构调整方案(资料来源日本国土厅)[下转87页]平仅有5左右到20世纪研发管理等迫使大城市特大城市进3.1.3大都市圈规划调控的过程90年代已超过40而世界前100位大城行结构重组升级服务经济功能取代了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市的平均人口规模也从19世纪初的不足工业经济功能并占据着中心城市的主体年代中期主要是通过国家的规划活动和20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超过500万人空间因此服务产业的崛起必然会拉规定的框架单方面控制汉城市的增长而因此工业化是世界大都市形成发展动中心城市功能的有序扩散从而带动中出台一些大城市控制政策的原始动力大城市超大城市大都市心城市周边城镇经济的发展为大都市区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区以及大城市圈(或称大城市区域)的出现经济空间的形成奠定产业基石年代中期主要是加强控制政策优先调是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因此大都市圈的形成是城市时空整生产设施和教育机构并首次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演化的规律性要求及趋势是在新环境中整体生活圈战略(TheIntergratedLiv-解决工业化时代的问题是城市空间结构ingSphere)和增长中心战略(TheGrowth2.2信息化是大都市圈形成发展的现实动力的最佳组合方式是城市功能演替的必然Center)来合理引导汉城市城市功能的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技术通信光结果有序疏散纤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技术群以前所未有第3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的技术创新速度向前飞速发展引发了信3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在主要通过1982年颁布的首都地区管息化革命的浪潮从而标志着以信息经理法对首都地区的经济发展土地使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后工业化社会的到3.1汉城大都市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