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翠红香儿女两团圆》中的传统观念摘要:对于元杂剧中《翠红香儿女两团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去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世人治元剧者,多不注意它”,究其原因,或以为“它竭力宣扬封建宗法观念”,其思想倾向必然是消极的。然而中国文化模式,既基于宗法人伦思想,古代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自然也就围绕着宗族意识和传统的伦理道德方得以体现,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这种观念以及反映在这种观念约束下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往往成为一定时代艺术作品的主流”,不唯元杂剧作品,表现在中国戏曲中的宗族意识与伦理情感,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只不过在《翠红香儿女两团圆》中,这种观念表现的更为突出和明显罢了。我们以此剧为例,分析作家在执着于现实人生的创作中,体现了怎样的市民百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分析此剧的创作意图,借以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关键词:两团圆,道德观,宗族观,创作意图杂剧《两团圆》,《录鬼簿续编》注云:“次本”(副本)。此外,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家杨文奎和高茂卿亦各有《翠红香儿女两团圆》杂剧之作。杨景贤之“次本”可能即为杨、高两剧中的一本之续作。可惜,高茂卿之剧今亦不传。唯杨文奎之剧有传本。《儿女两团圆》杂剧,主要是写:蠡州白鹭村农家子韩弘道,兄韩宏远早年去世,侍奉寡嫂恪尽礼数,抚养侄子福童和安童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韩弘道家财颇厚,然而已到中年仍没有孩子。他的二房春梅即将生子,寡嫂为了确保分到的财产不被瓜分,去弘道的大房面前馋垢春梅。大房相信了她的话,侮辱春梅并命令弘道将春梅赶走,并以自杀相逼。弘道不得已,只好休了春梅。春梅不肯嫁,只能乞讨自活。新庄店人有个叫俞循礼的人,也垂老无子。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儿,恰巧俞循礼外出,妻弟王兽医晚上回来的时候听到林子间有孩子的哭声,看见一个乞妇要把婴儿扔掉,王兽医便将这个男婴抱了回去,换了其姐所生的女孩儿。问乞妇姓,答曰,春梅。十三年后,王兽医到姐夫俞循礼家借牛具,俞循礼不借,于是矛盾产生。循礼骂他没有后代,兽医也怒斥循礼无后,循礼争辩,不信其言。兽医很生气,要去找春梅来作证。王兽医又曾经欠着韩弘道银子,便拿着利息去还他。韩弘道不收,还把借据烧了。王兽医很感动,认为韩弘道很有德行,怜悯他没有子嗣,便问其为何不早纳妾。弘道夫妇也悔恨当初将春梅赶走的事,于是将旧事告诉了他。兽医恍然大悟,原来当初自己抱到俞循礼家的孩子便是韩弘道的亲生儿,便将孩子领回了韩家。循礼很悲愤,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后,要求找回被遗弃的女儿。兽医已经将这个女孩儿抚养成人,但扔把她交还给循礼。弘道也感谢循礼的抚育之恩,亲自带着孩子登门,求为婚配,并叫春梅复还。这就是儿女团圆。一、《翠红香儿女两团圆》杂剧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将传统道德观和宗族意识渲染得那样深沉有力,亲切动人,绝非无端。在元代前期宣扬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思想,也不能断言就是消极。究竟这本杂剧是否有隐幽而曲折的寄托,这似乎不宜武断,我们还是先来看作品到底体现了哪些传统观念。<一>、命运观崇礼尚义向来是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儒家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一直为中国人所倡导。尊礼教,重道统的倾向在元杂剧中也是明显的。宋儒之道学浸淫百姓日用,深入市井人心,人们普遍相信,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命运观念,时刻告诫人们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得到上天的青睐获得好的回报。在《两团圆》中,韩弘道失而复得,老来得子,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带有因果报应的命运观。王兽医去韩弘道家还债,韩弘道不仅不收利息,连本金也不要,甚至还将收据烧了,“孩儿也,别人的钱,不知饶了多少,量你这些,打甚么不紧?婆婆,寻出孩儿那一纸文书来。休说本利,连这文书也还了孩儿,您将这钱钞家中做盘缠去。”可见这时候的韩弘道确实本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行事。王兽医为了回报韩弘道要去买酒与他来吃,韩弘道仍是说:“孩儿也,不要你买,我家中自有酒。婆婆,你去镟将热酒来,着孩儿吃。”不仅不收债,还把他当客人一样请他喝酒,更是让王兽医感动不已,才引出对韩弘道老而无子的怜悯。相反,王兽医去姐夫俞循礼家借牛具,循礼不仅不借,反而骂他绝户,没有抱着一颗仁爱之心的亲戚反而遭到了王兽医报复。于是,他才决定帮助对他有义的韩弘道,不去管无情姐夫的感受。在这里,王兽医充当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通过他,事情才能承转起合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孩子由他抱走,再由他再交还给韩弘道,故事才能圆满结束。另一方面,他又不仅仅是一个中间人。很明显,通过对比韩家、俞家和王兽医各自的生活状况,如果说韩家和俞家是两家大财主,那么王兽医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无资无财,无儿无女,代表着一部分劳动人民的生活、形象及其思想感情,是蕴含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在里面的。<二>、道德观这一点着重体现在“三从四德”观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