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森林****io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科书例1及相应的内容。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基本上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是要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分一分,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单位“1”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2、借助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难点:从分母和分子的意义这一角度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小棒。教学过程:师:你想到的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预设:平均分、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的意义。师选择板书)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多个”(1)、用课件展示教材的例1右侧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2)、现在你又想到了哪个数?它表示什么意思?(3)、师:涂色部分是四个正方形中的几份?这样的一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2.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1)课件出示六个苹果,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观察图后集体交流(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的意思吗?(说清楚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3、回顾建模。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三、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均匀地分”。(1)提出要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2个苹果,请你也来平均分一分,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拿出答题纸,分一分。(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3)、汇报交流。(4)对比提升。课件出示所有的分法,追问:“都是1份,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预设: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2、“创新地画”。(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品。预设:因为都是把整体平均分成了2份,取其中的1份。师:哪儿不同?预设:总数不同,每份数也不同。四、闯关游戏,加深理解。第一关:“准确地拿”。第二关:“独具慧眼”。五、回顾反思,结束全课。1、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师给与评价《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之间关系:sinA=cosB=sinB=cosA=tanA=tanB=(2)三边之间关系(勾股定理)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3)锐角之间关系∠A+∠B=90°.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