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陕西师范大学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26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物灾害陕西师范大学学习PPT教案.pptx

生物灾害陕西师范大学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节生物灾害1.定义: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造成的灾害。2、类型2)动物灾害:①食肉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②食草动物与家畜争食造成的灾害;③与人类争食造成的灾害;④传染疾病的灾害;⑤有毒动物;⑥人类活动使动物种类减少。广义生物灾害损失巨大;次生灾害多;具有运动性;具有区域性。二、森林火灾2006年8月31日,重庆北碚区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2.分类树冠火2)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可分为以下四类:1)直接损失火灾中未烧死的林木生命力衰退,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林火烧掉了土壤中的有机质,使Ca、P、K等无机盐变得可溶于水,很容易被雨水冲走,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火灾后林地的裸露,又会导致降雨时土壤的大量流失。火灾之后的土壤表层3~6厘米,温度可达90~95℃,造成生物和微生物大量死亡;同时,烧毁破坏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了它们正常的生活和发育。林火还使其破坏地区的气象及环境变得恶劣。天然火源:雷电;地面腐殖质或泥碳层。人为火源:在我国森林火灾中占80%以上,包括生产和非生产用火引起的火源。植物自身致火:植物之间的竞争激化引起,在高温干旱的夏季来临时,易导致火灾。“天火”—火雨:为瀑布式倾热,其温度达2000℃。5.森林火灾发生的气象条件我国:秦岭以北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由于气候干燥,植物含水率低,易燃烧。秦岭以南地区,火灾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冬季和春季。再往南四季之分不明显,只有干、湿之分,林火主要发生在干季。直接影响可燃烧物体的水分蒸发。相对湿度低,可燃物失水多,林火易发生和蔓延。据黑龙江省统计资料:月平均气温在-10℃时,一般不发生火灾,-10℃—0℃时,可能发生火灾,0℃—10℃时,发生火灾的次数最多,危害也最严重,11℃—15℃时,草牧复苏返青,火灾次数逐渐减少。风能改变热对流,增加热平流,从而加速火灾蔓延;风能补充氧气,改进助燃条件,提高燃烧强度和蔓延速度;大风会造成“飞火”,将燃烧物带到火场外部,产生新的火源,甚至使几处火相连成片,迅速扩大林火面积。坡向:北半球林中北坡土壤湿度比南坡要大,植物体内含水量也高,不易发生火灾;坡度:坡度大,降水径流量大,林中较干燥,则坡度大的山坡易发生火灾;而且,山谷风的作用,白天会加速林火向山上蔓延。森林火灾带:从冰岛开始,经过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前苏联的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我国的达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还有朝鲜、日本的北海道、加拿大,直至美国的落基山脉、加利福尼亚和华盛顿等洲,形成了北半球的“森林火灾带”。7.林火预防——“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严格控制火源,消除火灾隐患生产用火、生活用火和野外吸烟、机械火源、迷信火源等。2)动物灾害:①食肉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②食草动物与家畜争食造成的灾害;③与人类争食造成的灾害;④传染疾病的灾害;⑤有毒动物;⑥人类活动使动物种类减少。广义生物灾害损失巨大;次生灾害多;具有运动性;具有区域性。二、森林火灾2.分类火灾中未烧死的林木生命力衰退,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林火烧掉了土壤中的有机质,使Ca、P、K等无机盐变得可溶于水,很容易被雨水冲走,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火灾后林地的裸露,又会导致降雨时土壤的大量流失。火灾之后的土壤表层3~6厘米,温度可达90~95℃,造成生物和微生物大量死亡;同时,烧毁破坏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了它们正常的生活和发育。林火还使其破坏地区的气象及环境变得恶劣。7.林火预防——“预防为主,积极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