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深静脉埋管的护理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中心静脉压监测,危重病人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应用广泛,现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并逐步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操作方法及护理也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主要内容六种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途径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头臂静脉股静脉二置管的指征三方法2根据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选择穿刺方法:进针入锁骨下静脉第2段贴行于前斜角肌前方,长(10±3.1)mm最安全。因该段与臂丛、锁骨下动脉和胸膜顶都不直接相邻,进针时与皮肤呈40~60°,不易损伤上述结构。静脉插管宜选右侧经头臂静脉到上腔静脉插管路径,安全且成功率高。3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它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在无感染情况下留管长达10~14d。与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PICC创伤小、感染及栓塞机会低,适应证广,这是一类从肘窝静脉插入,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端的深静脉穿刺前要选择适当的静脉以及正确估计导管插入长度,术中可用X线辅助定位。穿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继发感染、败血症。此法不能用作抽取血样。结合外周与中心置管术的特点。腋静脉置管164例,无1例出现血胸、气胸、空气栓塞、出血等并发症。4置管过程的护理配合置管前准备好消毒器具、穿刺包、除颤仪及常用的急救药品,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操作医生四禁忌症五并发症1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②损伤周围脏器形成血胸、气胸、纵隔积液,心包填塞等。气胸形成的原因也多为局部畸形或操作不熟练所致。如穿刺回抽出气体或从穿刺针旁发出“兹兹”声音,即表明已穿破胸膜腔或肺脏,应立即拔出穿刺针。病人同时主诉胸痛,也可能出现胸闷、气。应立即给予半卧位、吸氧,稳定病人情绪,并床边摄片,如气胸量少,可让其自行吸收,如大量气胸,应穿刺抽气,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③导管断裂曾有报道在拔管时发生皮下断管,系病人躁动,穿刺针尖端斜面划破硅管致拔管时拉断。2与深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③导管阻塞输注高价营养时,输入的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另外,若导管冲洗不彻底,亦会形成堵塞。其次还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3其它危险因素:②导管脱落多种因素导致病人精神不安,造成一过性认识混乱,出现烦躁不安;老年患者,由于理解力缺乏、健忘、夜尿多等原因,是导管脱落的高危因素。同时,局部不适感、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翻身等,亦增加了导管脱落的可能性。六运用的扩展七护理1心理护理向清醒患者讲解置管方法、置管好处、及置管后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取得患者的配合;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做好保护性约束,通知医生并严密观察刻度和敷贴是否完好。2严格皮肤与输液导管的消毒防止细菌经皮下逆行入血。导管处敷料一般每2~3天更换1次,用0.5%碘伏仔细由内向外消毒两次后再用75%酒精脱碘,皮肤、导管及导管固定卡,消毒范围要超出大于敷贴面积待2~5min皮肤干燥后贴紧贴膜。3导管的固定防止滑脱,除了距穿刺点1cm处固定外,5cm处再用长3cm、宽2cm胶布固定,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4正确使用封管液的剂量及封管推注方法是预防导管阻塞的关键成人患者一般采用3~5ml稀肝素液正压封管经肝素帽注入,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发生堵塞时可用注射器回抽,切忌用注射器推注,以免血栓进入血管,发生其它并发症。5置管时间置管时间超过5天发生感染和形成血栓等并发症的机会就会大增,当发现穿刺部位皮肤红肿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均应考虑置管感染的可能,必要时拔除导管。若患者病情稳定应尽早拔除导管。若患者病情不稳定,通过加强护理可延长置管时间。6换管使用时间长、受药物刺激等致管径变细,或导管被压折、血液回流阻塞时,在严格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后,通过原穿刺点,可以多次换管。7拔管拔管前检查导管位置,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取无菌敷料一块覆盖穿刺处,然后缓慢退出导管。防止拔管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导管打结、出血等并发症。拔管后要压迫穿刺点8~10min,以防出血,拔管后常规做导管尖端培养。8其它护理观察导管刻度、周围皮肤、患者体温,定期时进行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