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南省岳阳市化学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B.离子键只存在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C.共价键的形成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所有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化学键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共价键可以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B选项正确,离子键确实只存在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C选项错误,共价键的形成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D选项错误,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但不一定所有原子间形成的相互作用都是化学键。2、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氯气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B.反应中转移了2mol电子C.次氯酸钠是还原产物D.氢氧化钠在反应中被氧化答案:A.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以及对具体化学反应的认识。根据题目描述,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NaClO)、氯化钠(NaCl)和水(H₂O),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在该反应中,氯(Cl)元素从最初的0价分别变为+1价(次氯酸钠中的Cl)和-1价(氯化钠中的Cl),因此同一分子的氯气中的一部分氯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部分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选项B不正确是因为反应中只转移了1mol电子;选项C错误,因为+1价的Cl是被氧化的结果,-1价的Cl才是还原产物;选项D错误,因为氢氧化钠未被氧化,它作为反应物提供了OH⁻离子,促进了氯气的自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正确答案是A。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热越大B.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加C.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定增加D.压强对气态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液态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C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而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选项B错误,虽然增大反应物浓度通常会增加反应速率,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如催化剂、温度等也会影响反应速率;选项D错误,因为压强对气态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浓度对液态反应速率的影响无法直接比较,它们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具体反应的物理化学性质。选项C正确,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活化分子数目增加,从而反应速率增加。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或等于3。B.副族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非金属性。C.第三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稀有气体元素位于每个周期的最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答案:B解析:A.不正确,因为第一主族(IA)和第二主族(IIA)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2,而不是均大于或等于3。B.正确,副族元素确实全部是金属,并且它们的性质偏向于金属而非非金属。C.不正确,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实际上是逐渐减小的,这是由于有效核电荷增加导致电子被吸引得更近。D.不完全正确,虽然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且一般情况下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对于氦(He)而言,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符合稳定的二电子体系。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二氧化硅(SiO2)B.乙醇(C2H5OH)C.聚乙烯(PE)D.氧化钠(Na2O)答案:C解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大量小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选项A二氧化硅和选项D氧化钠都是无机物;选项B乙醇是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C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由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C。6、在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H2+O2→2H2OB、2Na+2H2O→2NaOH+H2↑C、CaCO3→CaO+CO2↑D、Fe+CuSO4→FeSO4+Cu答案:C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在A选项中,氢气被氧化成水;在B选项中,钠被氧化成氢氧化钠;在D选项中,铁被氧化成硫酸亚铁。而C选项中,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电子的转移,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B.在实验室进行钠的燃烧实验时,应在通风柜中进行,因为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能引起爆炸C.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果收集的氢气中含有少量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