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一节货币政策(二)再贴现业务(三)公开市场业务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三)不动产信用控制(四)优惠利率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四、货币政策目标(1)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冲突(二)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权衡与取舍(二)逆风向行事(三)单一规则行事(3)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二)中间目标的种类(2)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劣势2、货币供应量(2)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优势与不足(4)操作指标超额准备金第二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第三节汇率政策汇率政策的目标第四节、金融监管体系分业监管就是针对不同的金融业务而进行的监管,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证券业务;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保险业务,银行监督机构监督商业银行业务。统一监管则是所有金融业务都集中在一个监管机构的监管之下。1.美国金融业的监管模式美国金融业从最初的自然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回归到目前的混业经营的,该过程是一条漫长的探索道路。2.中国金融业的监管模式中国金融业经历了由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这三个阶段。3.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改革(1)金融控股模式;(2)全能银行模式;(3)银行母公司一非银行子公司模式1.英国由分业自律监管向单一监管的演变2.日本由行政指导型监管向单一混业监管的演变3.欧洲向统一金融监管的演变4.中国的金融监管模式5.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①分散的监督体系存在协调障碍。②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③分业监管易导致重复监管,增加监管成本。第五节、货币理论的新发展(一)古典金融理论1.古典货币理论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相对价格体系,而后才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并最终对经济产生主动的和实质性的影响。与此同时,魏克塞尔认为,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借助于利率而间接产生的,是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出现背离的直接结果。当贷款利率(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将引起投资增加,生产扩大,收人(工资、租金)进而需求增加,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在凯恩斯看来,市场机制并非像古典学派所宣扬的那样完美,经济主体并非都具有充分的理性和预见性,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预期成为人们行为动机和抉择的重要依据,而货币量的变动则会引起利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化又会引起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改变,从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诱导作用,并最终影响到就业、产出和总收人。现代金融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以市场主体微观行为及决策为核心的现代微观金融研究,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由此进人现代金融阶段。此时的理论研究主要着重于对金融市场上微观投资者的行为及决策的分析。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柯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的博士论文《资产组合选择》,创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理论界一般认为,马克维茨的这篇论文在货币金融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实现了金融理论研究的独立化,从而使金融理论研究具有了自身的规律和规则,而且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解释金融。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创立标志着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开始进人实证科学领域,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一)古典金融理论的发展1.金融发展理论的萌芽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相对价格体系,而后才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并最终对经济产生主动的和实质性的影响。与此同时,魏克塞尔认为,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借助于利率而间接产生的,是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出现背离的直接结果。当贷款利率(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将引起投资增加,生产扩大,收人(工资、租金)进而需求增加,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2.第一代金融发展理论第一代金融发展理论指的是20世纪70-8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发展。1973年,麦金农和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系统化的描述,这标志着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建立。麦金农和肖不约而同地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落后源于政府对金融的过度控制,即金融抑制,为此,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除政府对金融的抑制政策,尤其是利率管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改革。随后,卡普、马西森、加尔比斯以及弗莱等人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模型分析,对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论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和该理论。3.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20世纪80年代,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