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三个趋向.docx
上传人:Ja****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略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三个趋向.docx

略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三个趋向.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晚年马克思的新思想。晚年马克思的新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二重性论和东方社会主义新道路论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二重性论从劳动二重性是多层次的统一出发,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马克思的东方社会主义新道路论从讨论“俄国怎样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出发,提到了东方落后国家“怎样搞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有意打破社会主义只有西欧一条道路以及社会主义与商品市场完全对立的理论观点。马克思的“两论”为邓小平作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和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深层的理论基础。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邓小平在进行理论创造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参考别人的经验而不照搬,结合本国国情吸收同时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市场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想素材;苏东剧变后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为根植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增添了养料。二、邓小平理论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总是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开展邓小平理论创新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在未来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邓小平理论发展研究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尽管邓小平理论体系已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但仍是一个“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就要对邓小平理论基本原则在新的时代高度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并在对新的实践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向邓小平理论体系提供新观点、新内容,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是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态度,也是邓小平同志期望于我们的。”[2]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进程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其理论新贡献突出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概括,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基本方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新发展将是邓小平理论研究最为重要的方面。&nbsp&nbsp1、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索、体制创新。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进行理论探索、体制创新。在理论上,明确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重新界定了公有制的内涵、外延,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形成了新思路,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在体制上,对社会主义经济产权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公有制企业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解放生产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学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和理论的突破,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原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政企分开与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的建立;转轨时期的宏观调控及其理论;等等。邓小平经济理论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还有发展战略理论。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国民收入区域分配不平衡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缩小地区差距的目标、途径和政策;消除农村贫困和实现农村小康、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式;等等。2、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初步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依法治国为方略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表现为:把我国政治生活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这三个要素和环节统一起来,党的治国理念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出“三个代表”论断,深刻地揭示新时期执政党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