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使学生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生死观。二、继续学习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判断句式等知识。三、学习并体会孟子文章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的特点。教学思想1、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名句名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2、《孟子二章》中,相对而言,《鱼我所欲也》的文字较艰深些,并考虑到学生没有预习且要当堂背诵,故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教学放到第二课时中,连带《庄暴见孟子》一并完成。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出课题,提示要点提问:大家放弃了暑假休息,来这里上课,真不容易!但如果让你们自己作出选择的话,你们也仍然会选择到这里上课吗?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板书课题)2、回顾复习,导向新课提问:对孟子和他的文章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初中时我们就学过《孟子》中的文章,大家还记得里边的一些名言名句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辞锋犀利,擅长运用比喻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学的《鱼的.所欲也》也体现了这种风格。二、疏通词句文义(学生朗读课文前二个自然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等。)(一)词1、所欲:“所”加名词,相当于名词,意为“喜爱的东西”。2、可得:同义词连用,意为“可能”或“可以”。3、者也:语气词连用,“者”表停顿,“也”也表肯定。4、苟得:苟且偷生的事情。5、由:按照、通过。6、独:只是。7、尔:助词,无义。(二)句子1、“……者也。……者也”两句:判断句式,取舍观点鲜明,语气肯定。2、“所欲有甚于生者”句:甚,超过,重要,形容词。于,比,介词,引进比较对“生者”。译成现代汉语时语序应作调整。3、“贤者能勿丧耳”句:贤者,这里可理解为“道德高尚的人”。丧,丧失。可译为道德高尚的人能不丧失罢了。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句:由是,介宾词组。是,(求生或避患)的手段或办法。而,转折连词,可是。有,有人,指不愿舍义而求生。三、文义第一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中孟子讲了一个什么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怎样的?明确:生和死的问题。应该舍生求义。(学生朗读)层次结构分析。明确:按句号划分,本段共九句:第1句引喻,使生和义的问题抽象变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让人容易接受。第2句表明观点,1、2句为并列关系,3、4句从正面、5、6句从反面加以论述证明。3、4句和5、6、句为对照关系。第7句举例论证,第8句做出结论,末尾第9句为结论引伸,补充理由。7句与8句为因果关系。(学生背读)补充解疑:“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有所”可理解为“有┅┅”的意思。“是心”即“义”。课文中的“义”指封建伦理道德标准,从今天看,可理解为“正义“,赋予了新的内容。(学生试背)第二自然段本段的论点即为“是心”人皆有之,进一步从正面举例论证。各种类植物,古代总称为“菽”。(学生朗读数遍)四、深化理解要求学生选背一、二自然段中本人喜爱的一至两句,并述说理由。归纳: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或许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我们还不能深深体味其中所包括的丰富蕴涵,但我们一定已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典范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座右铭!五、布置作业略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同偏旁与字义的关系。2.辨认3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句中选择其正确读音。3.朗读短语,逐步形成积累语言的习惯。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海的美丽。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会认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组游戏,在小组里自由读,并交流自己的发现。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并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采用多种形式(开火车读,领读、小组读,齐读等)读我会认中的字,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读。我会读1.出示句子,自由读,分组读,说说自己的发现。2.引导学生根据长、乐、着的不同读音组词。在此基础上用比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列举出其他的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