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桂香****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_3.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语文活动》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活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和运用诗句。2.认识和理解“其”字的不同意思。3.积累、运用古诗。教学重难点:感悟和运用诗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我会填1.学生背诵本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学生自主填写3.小组交流(课件)(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只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才能不断得到充实提高。(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我发现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想想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用自己的话讲讲句子的.意思。(课件)3.讨论“其”字的不同含义。4.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三、百宝箱1.读读这首小诗,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句的理解。3.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4.熟读成诵。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古诗《语文活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成语里表示数目词的含义。2.了解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激发新闻记者文学名著的兴趣。3.积累《幼学琼林》的古文名句。4.召开故事会,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某些成语的特点,理解成语中表示数目的词的特定含义。3、理解古文名句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成语、“三十六计”名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一、学习“我发现”1.投影出示“语文活动”中的成语。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3.教师讲解成语中表示数目的词的意义。它们不表示确切的数目,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含义。4.分组读成语,体会这些成语中“一”“七”“八”“百”“千”“万”特词的特定意义。5.收集包含数目词的成语,全班交流。二、学习“我知道”1.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2.学生回忆名著及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小组交流。3.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句话对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如:顾全大局、神机妙算的`孔明;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的鲁智深......4.全班交流。三、学习“百宝箱”1.自由朗读《幼学琼林》中的古文名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简介《幼学琼林》。3.熟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提出难以理解的句子。4.教师点评释疑5.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古文名句,注意停顿、重音等。如: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6.学生熟读句子,背诵句子。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今天我们召开“三十六计”故事会,你们高兴吗?你们知道“三十六计”指的是哪些计谋吗?二、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十六计”名称,回忆有关故事情节三、教师投影出示“三十六计”名称,学生识读四、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成语,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五、小组交流先在小组里交流,评出本组的“故事大王”。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议:(1)讲的故事与成语的意思是否符合;(2)内容是否有趣;(3)语言是否连贯、通顺。六、全班交流各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故事,学生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语言奖”。写出自己交流的成语故事的内容。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语文活动》教学设计3活动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3、尝试自己动手写诗。活动重难点:尝试自己动手写诗。活动准备:搜集诗歌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诗歌是一个广阔的海洋。这两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诗的海洋里徜徉,在诗海边拾贝,同学们在课外也收集了不少诗歌来阅读欣赏,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交流)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其实,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人人都可以作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自己动手写诗。(齐读课题)二、回顾《致老鼠》《爸爸的鼾声》1.这两首诗都是我们同龄人的诗作,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3.这两首诗,在诗歌的选材方面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来源于生活)是的,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如自然现象、物品用品、动物植物、景观建筑等都是我们创作诗歌的源泉4.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