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式与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21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权益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式与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ppt

权益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式与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ppt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权益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式与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文章旨在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式对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的影响首先,对权益再融资资金的使用方式的研究,作者将资金用途分为没有具体投资项目和投资于具体项目的公司两大类。一:国外学者对资本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的调查结果及理论分析Jeanneret以法国1984--1998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公司配股以后的业绩变化。结果发现,投资具体项目的公司由于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或代理风险,在以后三年内的市场业绩比配对公司每年低4~8%,而没有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则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没有具体投资项目公司募集资金以后的经营业绩优于投资于具体项目的公司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解释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理)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一致,风险偏好不对称,会出现代理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情况。而且由于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管理者可能偏离股东的利益,将资金投入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另一方面讲,募集权益资金又可能会增加公司资金调度的灵活性,充分利用可能的投资机会。因此没有具体投资项目公司募集资金以后的经营业绩优于投资于具体项目的公司二:中国上市公司调查结果及理论分析文章选择样本1998--2002年再融资资金到位的非金融类公司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得出了与国外上市公司相反的结论,即投资于具体项目公司的募集资金以后的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显著低于没有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因为,国外上市公司的研究结论成立的前提是各项监管机制到位,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募集资金使用透明,募集资金实际用途与披露用途一致。但是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下,这一前提有可能并不存在。在中国特殊的融资环境下,上市公司有很强的圈钱动机,即再融资的目的不是由于公司存在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而可能纯粹只是为了募集资金。并且,发现了普遍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现象,这说明,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于具体的投资项目,再融资资金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反之,如果只是用来改善资本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则再融资资金受到监督的可能性减弱,代理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导致公司募集资金以后的经营业绩更差。因此得出两个结论:一:中国上市公司中投资于具体项目公司的募集资金以后的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显著低于没有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二:中国上市公司将再融资资金投资于具体的投资项目,再融资资金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会减弱。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投资于具体项目公司的经营业绩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没有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这说明,没有具体投资项目公司的代理成本更高,表明这部分公司再融资资金受到的监督可能更弱。文章还发现,2000年证监会出台的关联交易表决方式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道德风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制约大股东行为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监督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使用,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机制是提高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