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历史辅导.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7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中考历史辅导.ppt

2012中考历史辅导.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交流要点:例3(2011山西)九(2)班以“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A、B两组同学就收集到的部分图片提出下列问题,请你回答。(1)A组问题: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了吗?为什么?(2)B组问题:图三、图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一般有文字性材料题、表格型材料题、图文混合型材料题、热点时政型材料题等。山西省近年来把材料解析题又分成了材料分析题和分析说明题两种题型。前者属于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问题;后者具有一定难度层次,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2011山西)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640年唐太宗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遂使唐蕃“和同为一家”。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满足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四: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依据材料,回答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别写出唐朝和元朝民族融合的一则事例。(3)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特点?(4)材料所述四朝的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例(2011山西)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2分)材料:17-18世纪,英、美、法的资产阶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从此,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说出为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理论武器的历史事件。(2)归纳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并逐一说明其作用。(3)列举受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影响,发生在欧美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一例。(4)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启示:①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②新制度战胜旧制度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③民主与法制的确立,来之不易,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切实保障公民应有的权利等。四、探究题探究题是今年中考特别关注的题型。重视一些专题类知识的考查,但增加了探究这种新的考查意向,既包括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迁移,也包括对学习能力、情感价值的探究考查。探究题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题型:叙述型探究、综合型探究、论证型探究、比较性探究、活动型探究等。例探究题(本题共15分)(2011山西)20、和平与发展史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和平不断受到威胁。2011年3月至今,利比亚的局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小华和小明围绕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一下探究,请你也参与。任务一梳理知识(1)近代以来,造成利比亚等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和局势动荡的原因有哪些?(2)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中国利益的表现。(3)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4)二战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的事例有哪些?任务二解决问题(4分)小华:发展中国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小明:大国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促进共同发展。(5)请任选上面观点之一,结合史实加以阐明。任务三思考感悟(2分)(6)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例(2011山东)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说:“历史是一系列尚未解答或尚未完善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确定的答案……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讲明真相,不必担心真相会引起混乱,最危险的,是对真理与良知的麻木,以及对思考惰性的习惯。”他的话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帐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以上两则材料是两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不同评价,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简述理由。(2分)(1)答案一:我支持材料一的观点。大运河开通以后,成为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