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保密★启用前绵阳南山中学2012级十月热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水獭(tǎ)稽首(jī)汗涔涔(cén)削足适履(xiāo)B.窥伺(sì)框架(kuàng)轧马路(yà)管窥蠡测(lí)C.搁置(kē)僭越(jiàn)冠心病(guān)令人咋舌(zhā)D.舷窗(xuán)冗长(rǒng)剥花生(bō)长歌当哭(dàng)[来源:状+元+源Z+y+y+100]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振幅文身膏粱子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B.荟萃忤逆细水常流防民之口,胜于防川C.神州沉缅矫揉造作众口烁金,积毁销骨D.砥砺观摹骨鲠在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走完了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他的逝世,未免让许多“苹果迷”唏嘘不已。B.国家发改委8日宣布,从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广大车主无不拍手称快。C.在绵阳市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中,暗访组查访了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D.我们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要做到不以辞害志,才能读懂书中真意,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00年前,无数爱国志士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B.现在距离绵阳市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不到20天了,同学们在备考时切忌不要心浮气躁,一定要坚信:奇迹就是在你的不懈努力中产生的。C.无论是托举起两岁女童的“最美妈妈”,还是以“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的“最美少女”,她们的美,都源自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D.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学生体质。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画是中国独特的民族绘画艺术,曾在传统社会大放异彩,但是进入清代后期,画坛被程式化的画风所禁锢,画家们只是反复咀嚼着古人的残山剩水,画坛呈现一派衰微景象。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拉开了新时代的幕布,对传统的重新评估和西方文化的传入给衰颓的中国画带来强大冲击,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自此之后,中国画究竟如何发展,这成为民国初期至当今美术界长期探索的问题。民国初期,中国画画坛呈现三足鼎峙的局面,京派、海派和岭南画派各领风骚。京派画家主要聚集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他们师法古人,秉承古训,以弘扬国粹为宗旨。京派的代表人物是刘师曾,他在北京画坛率先反对复古陋习,努力恢复中国绘画师造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他还吸收西洋画写生的长处,形成他开创的写生画。1919年,在京的知名画家组成了“中国画学研究会”。他们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相号召,使研究会成为保存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团体。与京派不同,海派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上海是近代新兴的商业城市,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在这开放的社会中,海派画家革故鼎新,汲取西洋画法,并兼顾时代要求,形成面貌一新的中国画派。海派名家辈出,最有名的是民初画坛上的泰斗人物——吴昌硕。吴昌硕在绘画上擅长用传统中国画的大写意表现手法,进行花卉为主的绘画创作题材,在创作上反对食古不化。他将诗书画印浑然融合,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作出成功突破,把中国画推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岭南画派勇于接受新事物,是一个具有清新鲜明的地方特色的画派。因其成员的籍贯都属处五岭之南的广东,故而得名。他们主张“画学不是一件死物”,大胆融合西洋画法革新国画,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为宗旨,形成一种独特画风,在提倡革新中国画和推动新艺术运动的过程中作出划时代的贡献。岭南画派的开创者是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民国中期,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两条发展道路。一方面,在中国画传统内部的轨迹之下,三足鼎峙的局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几个巨擘式的坚持传统画法的国画大师:“南黄(宾虹)北齐(白石)”、“南张(大千)北溥(心畲)”、“三吴一冯”(吴湖帆、吴待秋、吴华源、冯超然)。另一方面,中国画从外部迎来了一股新的革新之风,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股改良中国画的风潮。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一大批学习西洋画的留学生追寻着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