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1).doc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细则总则第一条工作目标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加大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力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结合学院实际,制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二条组织机构学院成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学院工作小组”)。学院工作小组由学院领导、2名教授代表、所长、系主任和年级班主任组成,院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学院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本学院推荐工作。推荐第三条推免生基本条件(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无补考和重修课程,学分积点在3.0及以上。非涉外专业大学英语(或其他语种)满足以下成绩之一:四级考试成绩在530分以上(含530分);六级考试成绩450分以上(含450分);或托福80分;雅思6分;GRE1100分+4分(作文分);GMAT520+4(作文分)。涉外专业大学英语(或其他语种)六级考试成绩在530分以上(含530分)。(三)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四)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第四条推荐工作程序(一)每年9月初,根据学校领导小组下达当年接收推免生名额及各专业可接收的推免生名额,学院按照名额总数的一定比例,对学院推免生控制指标进行公示。(二)学院工作小组根据推免生推荐工作计划及日程表的安排确定本学院的工作计划,向应届毕业生进行宣传并接受学生报名。(三)学生符合本细则第三条所规定的条件,可向学院提交申请,填写教育部统一制定格式的《普通高等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1.《普通高等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登记表》(须经学院工作小组审核后盖章,并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2.英语四、六级成绩证明。3.加分项目对应的证明材料。4.论文封面、目录、正文,目录页上要标明自己名字所在位置。5.两名副教授以上职称(至少1名教授)教师的联名推荐信。以上材料均要提供原件和复印件,统一装入档案袋,在档案袋封面写明材料目录,档案袋内的材料要按照目录顺序排列。(四)凡符合条件者,由学院进行综合考核。学院工作小组对提出申请学生的平时学业成绩、获奖情况及研究与创新能力复核并进行综合评分,计算出推免生的综合评分成绩(计算办法参见第五条的第(二)款),并按综合评分成绩的高低排序后在学院内向学生公示名单。经过5天公示期,学院根据推荐指标确定推免生初选名单。(五)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对学院确定的推免生初选名单中学生的综合评分成绩进行复审确认后,初选的推免生须参加学院组织的面试。第五条推免生总成绩组成(一)推免生总成绩由综合评分成绩和面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综合评分成绩占总成绩的9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0%。(二)推免生综合评分成绩由平时学业成绩、获奖情况、研究与创新能力三部分组成。1.平时学业成绩(上限80分)计算在校学习期间成绩的加权平均分(任意选修课、文化素质课成绩除外)乘以0.78作为平时学业成绩分。(注:在校学习期间的平均成绩只以学生第一次参加考试成绩作为计分依据。)为充分肯定成绩优异的同学,学院规定按照在校期间前三年必修课(不含文化素质课和全校任选课)算术平均成绩排名,金信实验班专业前三名、信管第一名、计科专业第一名、电商第一名的学生,只要满足报名资格,可直接进入面试,经面试合格后录取。交换生可在保研开始前完成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后参与成绩排名,成绩认定办法以教务处制定的办法为准。2.获奖情况(上限10分,不含各种奖学金,各项加分均以证书或文件原件为准)(1)获得各类荣誉称号(优秀大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成都市一专多能活动优秀青年学生等)按一项一次加分,同一学生多次获得同一称号者,加分次序按级别由高到低计算,每项计分如表1所示。每多一次按省部级多加0.6分、地市级多加0.5分、校级多加0.2分。表1省部级(分)地市级(分)校级(分)431(2)参加各种科技、学术、文体竞赛获奖者(见以下三项说明),每项计分如表2所示。①科技、学术类:“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本科科研项目竞赛。③文体类:大学生艺术节、五月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英语节、广告节、科技节。③关于非政府组织主办的各类竞赛:第一类为有政府背景的行业或行业协会组织的竞赛;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