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部位分布伴随症状常见疾病1、末梢型对称性四肢远端运动、植物神经多发性神经病手套、袜子型功能障碍2、神经干型条块状运动障碍神经外伤3、节段性后根型节段性、带状神经根痛髓外肿瘤、后角节段性、分离性脊髓空洞症前连合双侧对称节段性、分离性脊髓空洞症锥间盘突出4、横贯性病变部位以下截瘫/四肢瘫脊髓炎、外伤传导束型植物神经损坏脊髓半切综合征髓外肿瘤早期5、脑干交叉性脑血管疾病6、对侧偏身型丘脑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脑血管疾病感觉过度内囊对侧偏身偏瘫、偏盲脑血管疾病7、皮质对侧单肢复合感觉异常肿瘤二、运动系统motorsystem本节运动是指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支配下收缩和松弛所产生的活动。运动分类:1、随意运动(自主运动):锥体束2、不随意运动(不自主运动):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2、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轴突3、锥体外系统4、小脑系统(一)上运动神经元uppermotorneuron,UMN1、解剖通路:上运动神经元位于大脑皮质运动区(额叶中央前回,Brodmann4区)第5层的巨锥体细胞(Betz贝茨),其轴突形成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运动皮质代表区皮质(巨锥体细胞)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核)束内囊(后肢、膝部)中脑(大脑脚底中3/5)Ⅲ、Ⅳ脑桥(基底部)Ⅴ、Ⅵ、Ⅶ、Ⅷ延髓(锥体)Ⅸ、Ⅹ、Ⅺ、Ⅻ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交叉)不交叉脊髓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2、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1)肌张力痉挛性增高(折刀样)2)腱反射亢进3)出现病理反射4)无肌萎缩5)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急性期出现断联休克现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病理征阴性。3、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部位瘫痪的分布伴随症状常见疾病皮质单瘫癫痫CVD、肿瘤内囊偏瘫偏盲、感觉障碍CVD脑干交叉性瘫痪颅神经损害CVD、肿瘤中脑对侧偏瘫+Ⅲweber综合征脑桥对侧偏瘫+Ⅵ、Ⅶ脑桥外侧综合征延髓对侧偏瘫+Ⅸ、Ⅹ、Ⅺ、Ⅻ延髓脊髓C1-4四肢瘫感觉障碍炎症、外伤、C5-T1上肢下、下肢上运动瘫肿瘤T2-12截瘫植物神经障碍L1-S2下肢下(二)下运动神经元lowermotorneuron,LMN1、解剖通路: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胞、颅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它接受锥体、锥体外和小脑系统各方的神经冲动产生运动效应的最后共同通路。脊髓前角细胞特点:1)前角、前根为节段型支配,神经丛后为周围神经型支配。前根2)前角为纯运动,前根多伴有后根(感觉)根痛,神经丛后为混合性。3)运动单位是执行运动功能的前支(颈丛C1-4,臂丛C5-T1,腰丛L1-4,基本单元。骶丛L5-S4,尾丛S5-C0)周围神经运动终板肌肉收缩2、下运动神经瘫痪的特点1)肌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2)腱反射减退/消失3)无病理反射4)有肌萎缩5)肌电图:失神经神经电位,肌肉静息时出现自发性电活动:正相尖波、纤颤或束颤电位;传导速度异常。3、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部位瘫痪的分布伴随症状常见疾病脊髓前角节段型肌肉萎缩脊髓前角灰质炎肌萎缩侧束硬化前根节段型根性疼痛肿瘤、炎症感觉障碍锥骨病变神经丛多周围神经感觉障碍炎症、压迫植物神经障碍周围神经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炎症、营养障碍植物神经障碍4.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三)锥体外系统锥体束以外的所有运动神经核和运动神经传导束的总称,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纹状体系统的组成:纹状体、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尾状核新纹状体纹状体壳核豆状核苍白球旧纹状体2、临床表现共济失调Ataxia肌张力降低hypotonia1)小脑中线(蚓部)损害:躯干及下肢共济失调2)小脑半球损害:同侧肢体小脑功能障碍3)弥漫性损害:慢性----躯干和言语共济失调急性----全小脑功能障碍/三、反射Reflex反射是机体对刺激的非自主反应,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神经活动。解剖基础是反射弧。各种刺激如痛觉、触觉、突然牵引肌肉等均可引出;反应:肌肉收缩、肌张力改变、腺体分泌、内脏反应等;(一)反射类型(三)浅反射Superficialreflexes反射检查方法反应肌肉神经节段定位角膜反射轻触角膜闭眼睑眼轮匝肌Ⅴ1、Ⅶ脑桥咽反射轻触咽后壁软腭上举、各咽缩肌Ⅸ、Ⅹ延髓恶性、呕吐上腹壁反射划腹上部皮肤上腹壁收缩腹横肌肋间神经胸7-8中腹壁反射划腹中部皮肤中腹壁收缩腹斜肌肋间神经胸9-10下腹壁反射划腹下部皮肤下腹壁收缩腹直肌肋间神经胸11-12提睾反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