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身教重于言传.doc

身教重于言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身教重于言传——论师德师风有感秦燎武说起师德师风这四个字,我想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想法。纵观古今中外,师德毫无例外是排在了教师必备素质的第一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的一条是: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师德”和“人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尚的“师德”和“人格”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言传”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身教”上。这句话,我感触颇深。有两个例子,其一:发生在我和学生身上的事。我既担任数学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一(2)班的班主任。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上来,有许多习惯有待培养。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卫生习惯不好,总有那么几个孩子的凳子下面经常扔了一团团废纸和一堆铅笔屑,我一开始在班会课的时候说了一下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点名批评。可是效果不怎么好,垃圾还是有。接下来好几天我都是在学生的注视下默默的把那些垃圾捡到垃圾桶里,平时放学带学生出去的时候看到哪有纸团垃圾也会把它捡起来丢到垃圾桶。慢慢的,我发现,几个爱制造垃圾的孩子桌底下变得干净了。直到有一天,看到他们在校园里也捡起了垃圾,我很欣慰,看来,我的“身教”还是起了作用。其二:发生在我和我的儿子身上。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我的儿子性格开朗活泼,在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特别好学。孩子在具体形象地认识着世界,也在用心观察和模仿着家长的一言一行。在培养宝宝的过程中,说教是最枯燥最低效的办法,而形象的示范则是最生动最有效的手段。平时,我和孩子的爸爸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但还是会有疏漏的时候。这一天,到了洗澡的时间而宝宝还在玩玩具,我提醒了好几遍,他还是依然故我,我生气了。采取了粗暴的方法——直接把他抱到浴室,强制洗澡,其间,因为情绪不好,力道也比平时大了许多。在我给他洗澡的时候,宝宝哭了,还用双手使劲捏我的脸,我生气的问他:“你自己做错了,为什么还要捏妈妈?”他哭喊着说:“你好粗鲁,一点也不温柔,弄痛我了,我也要这样……”我听了他的话,满腔的怒气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宝宝说的一点也没错,妈妈怎么做,他也怎么学,我开始为我之前粗暴的处理方法感到无比的懊悔……其三,还是发生在我和我的学生身上。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传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明灯,一把火炬,温暖着学生的心灵,照亮着学生前进的道路。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学生,维维是我班一个活泼、聪明的男孩,平时做事很起劲,但也特别好动。上课时不专心,老是做小动作,作业本上也是字迹潦草。为了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首先想从作业抓起,作业做得不够好了常常叫他重做。他拿着本子擦时,有时会把作业本擦破,于是我就帮他把这一页撕掉,然后让他重做。这天他的本子又被擦破了,我拿过本子,随手就:“嗤”的一声把这一页撕了,可这时我发觉他的本子特别薄,我就数了一下:“一、二、三、……六”,一本本子一共剩下六页。这时我心想:“你这孩子,好好的一本课堂作业本被你撕成这样,这还了得。”我提高了声音说:“本子页数怎么少了?”当时,他瞪着圆圆的眼睛,不解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低低地说:“我看到你把破的一页撕下来,我也就从本子上撕下了几张。”听了这句话我震惊了!我的行为影响了小小的他,他看到老师可以很随意地撕一页,他也理所当然可以撕一页、两页……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但我深深的感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我应该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上面所列举的例子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却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或是处事方式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老师作为孩子的第二老师,教师的人格通过特定情境的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味被点燃。”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愿意听他讲课,听课时同学的兴致都很高等。其实如果某个老师做到这点了,事实上他的人格魅力已能使学生折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