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刘士莪先生.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刘士莪先生.do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刘士莪先生.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刘士莪先生发布日期:2013-03-15刘士莪先生是山东泰安人,1949年入西北大学历史系读书,1954年留校,后协助武伯纶、马长寿等先生创办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他是西北大学历史系1954届毕业生,原任西北大学考古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商周考古教学与研究。刘先生为人低调、谦和,却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和友人的盛赞。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极力强调从没有干过什么大事,都是在辅助各位先生完成自己份内的事,也是我们采访的所有“大家”中唯一不让拍照的老先生。师生情刘先生是解放当年考入西北大学的,当时的西大历史系可是人才济济。1950年,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先生来西北大学担任校长,历史系相继应聘知名历史学家陈登元、陈直、武伯纶、黄晖、楼公楷、林伦彦、王耘庄、姚学敏、斯维至、马长寿等教授专家来校执教,加上在职的林冠一、许兴凯、史念海、冉昭德、李之勤等教授、助教,一时之间大家云集,蜚名学界。独特的历史地理因素,朴素的师道之德熏陶着刘先生,随着学习步伐的深入,他竟然与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1951年,刘先生选修陈直老师的“考古学通论”课程,又在历史系文物陈列室学习,日益感到考古文物对学习历史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他又长时间的陪陈直先生为文物陈列室购买文物,曾经到青年路一位姓康的友人家买到唐代石狮一尊,后经人介绍买到甲骨文一盒(8件),这些皆是良好的教材。1952年,他聆听了党晴梵先生的“中国古文字学”和王耘庄先生的“原始社会史与民族志”的课程;1953年,又跟随武伯纶先生参加了“甘肃麦积山石窟调查”“新疆文物调查”“北京及沈阳等地的文物陈列参观”;1954年,陈直教授担任文物陈列室主任,他协助老师工作,朝夕相处,聆听教诲,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以后数十年的教学生涯。1955年9月,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教授支援大西北,从上海复旦大学来西北大学任教。刘先生接受学校安排给马长寿教授做临时助手,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不但借此机会弥补了个人在民族学领域的知识空白,同时感到民族学研究必须与历史文献、语言谱系、风俗、宗教及与地方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始能阐述民族学史上深邃的奥义。马长寿教授在给五七级历史班讲授“中国西北民族史”课的同时,又组织领导了对陕西、甘肃两省十余县的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的历史调查,他随马长寿教授参加了回民起义波及区的西安、渭南、华县、大荔、咸阳、泾阳、三原等市、县的第一阶段的调查,后因考古课程教学和筹建教研室工作,脱离了调查小组,此后再也没有从事过类似的活动。图书梦限于历史系图书资料的缺乏,教师学习备课受到了困境。为此,学校在侯外庐校长的关注和支持下,从1956年开始,及时下拨经费,令历史系根据教学急需自行购买必要的图书资料,以便教师公用。历史系经过认真讨论,特请陈登原教授负责,刘先生作为副手一起前往江浙一代为西北大学历史系选购图书。陈登原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与研究,有史学大师的尊称。刘先生曾经随堂听过陈登原老师讲授的中国古代史、史料整理和史部目录学的课程。当年9月,刘先生陪陈登原老师离开学校,去南京、上海、杭州去购买图书,他每到一地安顿好陈教授,然后开始在各古旧书店探访,了解存书品类,摸清销售价格,与店主洽谈付款方式。陈登原教授在讲授史料学的课程时,着力对线装古籍的发展变迁和历史价值做过强调,但由于缺乏实践认识,通过这次实地购买图书,使刘先生认识到江浙一带书商,世袭传承较多,这类人虽没有大的学问,但为了生意赢利,在实际经营中叶对版本目录也有一定的经验,谈论起来头头是道,极易蒙蔽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人。在整个购书的过程中,刘先生配合陈登原教授完成购书任务,并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成长着。书到学校后,相应地成立了历史、考古资料室,刘先生申请专款为线装书制作了布函,还请资料员在书背贴上书名,分类就序,以便利阅读保护。1958年,在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形式大发展的影响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当时,武伯纶先生兼任考古所所长,王家广先生任副所长。考古所成立之初人员紧缺,为长远发展的需要,给刘先生汇去1万元,要他在北京购置一批考古专业书籍,把考古所的图书资料室建立起来。先生便利用北京大学教研室和其他朋友,反复征求购书意见,最终形成了着眼于古旧线装书为主,凡金石著录、文字考释、古器物论证、地方志和有关名人札记、游记等兼及能够买到的考古报告。前后两个月,他到中国图书店、文物出版社、琉璃厂、隆福寺、莱薰阁、广雅堂、东安市场等地购得线装古书、中外平(精)书近万册,后又在西安青年路一姓“武”的藏书家手里,用2500元购买了一套《陕西县志》。刘先生留给西北大学考古系图书室一套百纳版的二十四史,留给陕西考古研究所图书室一套《陕西县志》都是知识之源、无价之宝。考古缘每一个考古人最喜欢的就是田野,刘先生也不例外。他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