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永远的斗士!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精神上的疾病。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刘和珍烈士遗像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题解:1、记念:等于“纪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2、君:对人的尊称。3、鲁迅是不是仅从师生情谊出发,为追悼刘和珍一人而已?夯实基础整体感知品评人物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如下所列,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始终微笑温和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无辜喋血,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全部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具体含义,填写以下表格,并且回答一个问题。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是在于述评“三·一八”惨案,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切入点。鲁迅先生借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的角度,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年、反动势力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在对三者的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一、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写作切入点,来纪念“三一八”惨案?鲁迅的语言,往往使人在寥寥数语中,体察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瞿秋白三、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作者在记叙时,处处饱含感情,请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明确:“深味”,深深地体味。“浓黑的悲凉”,“悲凉”可感而不可视,“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悲凉”修饰“浓黑”,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冰凉。“快意”,感到痛快;“奉献”,恭敬地呈现。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用同物来偿还的。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明确:“直面”,直接面对。“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直面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追求光明为最大的幸福。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明确:“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步。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的庸人,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