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高考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和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二.考情预测从近两年的高考来看,主要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结合当前社会热点,2010年高考备考要注意以下角度:结合一年来我国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党的新的建设伟大工程等,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点。三.知识梳理考点1.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的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2.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1)物质离不开运动(强调运动)。科学研究证明,从非生物到生物,从微观到宏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运动离不开物质(强调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和载体,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是以一定物质为载体的运动。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注意: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运动和静止(1)运动的绝对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2)静止的相对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事物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和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注意:关于哲学的运动概念(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又要坚持为物质主义的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的运动观。(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时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体现在二者的含义和特点不同,“统一”体现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除此之外,还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考点3.意识1.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3)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来自与客观世界,内容是客观的。(4)意识的形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结论: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