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软件工程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关于软件工程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网络课程教学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设高水平高等院校的必要条件。网络课程教学是以整合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授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网络教育技术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与沟通的渠道。网络课程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很多局限,但在建设和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给出了实施方案。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网络教育技术平台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远程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日趋成熟。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浙大等4所院校建立远程教育试点,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部分高校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设立了两年建设两百门网络课程的目标。随着国家教育部对网络课程的重视,网络课程已经受到人们强烈的关注。对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也蓬勃地发展起来。MOOC课程是一种网络教育形式的课程,课程内容是要将一系列教学视频和交互式联系集成到一起;评价的形式和线下的课程有相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的方式,若学习者能按时完成作业和相关的考试,这将会获得教师或学校发放的毕业证书。这种形式的授课为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性的教育形式。网络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它是延展于课堂之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以MOOC课程教学为参照,开展网络课程教学,并给出了实施方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证明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是切实可行的。1网络课程的建设对教学改革的影响(1)网络课程没有时空限制且有强大的灵活性,对课堂教学具有辅助作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仅能做到在同一时间、地点为学生讲授教学知识,因此受到限制。网络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要拥有网络,就能拥有网络资源来学习课程的内容,这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于是,网络课程可以看成是传统教学的拓展与延伸。(2)网络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网络课程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将教学资源以文本、图片、视频及音频等形式放在网页上供学生学习。(3)网络课程能够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目前我国有些高校部分学生具有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缺课等现象,这主要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展示课程信息,可借助网络设备如留言板、论坛等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4)网络课程能实现学生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各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入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的任务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并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进而很难实现因材施教。而网络课程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一本教材针对全体学生的情况,集体课堂变成了个别化学习。2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课程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示:(1)网络课程的定位模糊。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以及自主性等特征。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书本搬家”和“课堂搬家”,不是课堂教学的机械的转移,是通过网络展示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过程的综合。因此,解决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网络课程定位需明确。(2)教学资源单一。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形式仍然是PPT课件、教案以及讲稿的电子化和课程视频,没有将网络教学的特征与多媒体教学优势利用起来,缺乏教学活动设计。(3)师生间互动环节有待提高。至今为止,大多数网络课程师生间互动效果差甚至没有互动,因此学生无法像课堂教学一样能够得到教师的指导和答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互相交流和探讨。虽然学生可以在答疑讨论专区留言或用电子邮件完成交流,但是都具有滞后性。(4)网络课程的日常管理和后续更新不及时。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一时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反复且不断更新的过程,于是网络课程应持续管理与维护,这才能够保证网络课程有效运行。3软件工程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网络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分别是明确网络课程建设的定位、确定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和教学大纲等、制作网络课件、师生间互动环节的设计。(1)网络课程建设的定位:网络课程是以网络形式表示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部分: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的教学内容以及网络教学环境;具有交互、共享、开放、协作和自主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