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锦瑟》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人:龙贝娜《锦瑟》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人:龙贝娜文学院汉文五班学号:41002227目录一、前言…………………………………………………………………3二、教材分析……………………………………………………………3三、学习对象分析………………………………………………………3四、学习目标设定………………………………………………………41.知识与能力…………………………………………………………42.过程与方法…………………………………………………………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五、学习重点、难点……………………………………………………4六、教学方法设计…………………………………………………………51.教学思路…………………………………………………………52.教法与学法……………………………………………………………5七、设计思路……………………………………………………………………6八、学习流程……………………………………………………………………6九、课时安排……………………………………………………………………6十、学习准备……………………………………………………………………6十一、学习程序设计……………………………………………………………61、流程图符号说明…………………………………………………………62、《锦瑟》学习流程图……………………………………………………7十二、详细学习过程…………………………………………………………8十三、评价量规…………………………………………………………12前言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技术都运用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冲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学生通过检索、构思,可以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学习中尝试将高中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锦瑟》这首诗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制定出信息化教学设计。二、教材分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锦瑟》典故的运用和朦胧的意境,增加了学生鉴赏诗歌的难度。由于它的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诗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论。相传宋朝时,“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读了《锦瑟》也觉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师苏东坡请教。可见一千多年来,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因此,教师有引导学生鉴赏的必要,但是,如果老师满堂灌,不仅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因此就需要网络的辅助,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他们对资料的搜集、筛选及整理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本着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鉴赏基本原则,教学中宜深入浅出、以读带赏,再辅助以网络技术,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以及对网络的运用能力。三、学习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择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作为高二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通过对李商隐其他诗歌的学习,学生们对李商隐的生平以及写作风格已有了初步了解,但这首诗所要求的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了解他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学习鉴赏诗人的创作手法以及风格。学生需要知道一个人的风格特色和他独特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并且根据李商隐独特的成长经历去分析他的诗歌特色。这首诗是最能反映李商隐诗歌特色的。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熟悉朗读的技巧,要进一步对他们的朗读进行规范。本课采用上网辅助学习,不仅能扩大学习容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四、学习目标设定: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以及他的写作特点,理解诗中用到的典故,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能力目标:(1)根据李商隐的成长经历,分析诗人的写作风格,进而分析本首诗的艺术特色。(2)明确几个典故在本诗中的独特的意味。(3)通过广泛的查阅资料以及独立思考,正确把握诗歌主旨。(4)能够在网上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学会恰当的运用网络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其创作风格,学会分析诗歌与诗人的关系,从而正确把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