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课标高考历史第27题的初步理解.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年新课标高考历史第27题的初步理解.doc

2012年新课标高考历史第27题的初步理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新课标高考历史第27题的初步理解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周按:正心诚意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正心是说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是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此题王阳明阐发的根本问题应该是“四民异业而同道”,即职业分工不同,但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职业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相同。答案有些勉强。初步佐证材料如下:余英时《我与中国思想史研究》一文中说,王阳明文集中不但有一篇专为商人写的“墓表”,而且其中竟有“四民异业而同道”的一句话。这是儒家正式承认商业活动也应该包括在“道”之中了。林文勋教授在题为“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的士绅化”的一次讲座中认为,王阳明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士农工商异业同道”的“新四民说”,反映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新四民说”对社会分工和价值观做了重新定位,对传统的“四民”观念进行修正,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命题,王氏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王阳明全集》卷2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阳明在这篇墓表中,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而且以全新眼光重新剖析了工商阶层的社会价值,他不只称许商人与文人同“道”,并且认为,一个诚实的商人比一个利欲熏心的知识分子更值得尊重。由于王阳明在思想界的崇高威望,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新观念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业的传统看法。许敏《明代商业与社会变迁》(中华文史网2005-12-31)一文:明中叶以后,社会对商人的传统偏见在逐渐改变。“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农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王阳明的这句话清晰表明,士、农、工、商只是所业不同,其中原则和作用却是一样的。诸焕灿《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光明日报》2005年1月25日)一文:明嘉靖四年1525年,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自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夷考其实,射时罔利有甚焉,特异其名耳。”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说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更进一步提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道”的高度。他虽借用了托古的口气,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阳明在这篇《墓表》中,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推倒了传统的“四民”观,对工商作出全新的价值认定,敢于发前人所未发,确是当时思想界的一件大事,是儒家社会观念上的一个新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戴光中《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光明日报》2005年1月11日)一文:王阳明是浙东学派中“经世致用”的典范,其文才武略非其他所有道学家所能望其项背。1525年,他守制居丧并在绍兴、余姚讲学期间,曾经为一个弃儒服贾名叫方麟的商人撰写《节庵方公墓表》,其中谈到: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自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交鹜于利,以相驱使,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夷考其实,射百罔利有甚焉,特异其名耳。……吾观方翁士商从事之喻,隐然有当于古四民之义,若有激而云然者。呜呼!斯义之亡也久矣,翁殆有所闻欤?抑其天质之美而默然有契也。吾于是而重有感也。这篇短文,被海外著名学者余英时评价为“新儒家社会思想史上一篇划时代的文献”。王阳明观念的先进性,在于明确否定了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核心等级制思想,指出士、农、工、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即“异业”而已,在至关重要的“道”的面前,应该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不复有高下之分。而且,在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