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docx
上传人:玄静****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docx

《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精选16篇)《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篇1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虔信颤抖镶嵌露水2.解释下列词语。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晨曦____________________3.莱蒙托夫是_______国诗人,休斯是______国诗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1.你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比喻:______________。5.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训练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诗(课内外均可),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qiánchànqiànlù2.深远;太阳初升时的微光。3.俄美哈莱姆的桂冠诗人二、阅读理解1.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2.承上启下。3.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4.黑人的历史。5.这是诗人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强化突出了主题。三、写作训练略《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篇2一、《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诗的主旨。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二、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1、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中所写夜景的特点和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静谧而美丽的特点。2、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3、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对这两首诗,可从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重在让学生体会,不求面面俱到和过细的分析。三、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1、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2、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诗意,并加以表达。《外国诗两首》练习测试篇34外国诗两首从容说课《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的文明史。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