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实录《丝绸之路》姓名:吴政娇高吉国学科:语文职务:教师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手机:1594537953113634533828地址: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镜泊村邮编:157424时间:二00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丝绸之路》教学实录执教: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吴政娇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高吉国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以一个小故事引出了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文章以历史上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不但能吸引读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明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丝绸之路,进一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边读边批注。4、通过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5、抓住让学生感动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准备:亚欧政区图重点字词卡片写有句子的纸条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师生动地讲述):话说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一次去剧场看戏,当他走进剧场的一刹那,所有的观众都顿时目瞪口呆了。难道是皇上的长相吸引了大家,还是他的气质令人目不转睛。不,都不是,是他身上的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令所有的观众瞠目结舌、赞不绝口。大家连看戏都没心思了,难道这件长袍是用什么特殊衣料制作的?不,是用中国的丝绸做的。在那时,中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有软黄金之称。那时,他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在当时,交通是多么的不便,没有公路、铁路,更不用说飞机了,(教师指图讲)再加上罗马距离中国又那么遥远,有7000多公里呢!中间又隔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中国的丝绸又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单元《路》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丝绸之路》。[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课前把课文读了几遍,有超过三遍的吗?看一遍二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是不得了,这叫自觉学习。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咱们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师:读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在这条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师:同学们这么爱提问题,也肯定喜欢解决问题是吧?那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点评: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说说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通过质疑,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中自主学习。]二、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批注。1、读文批注。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记住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老师还希望大家边读课文边留下读书的痕迹。如:遇到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后面打个问号;认为重要的词语在下面点上圆点;遇到美词佳句可以用画下来;平时经常容易弄混的形近字、多音字等也可以用相应的符号作标记。大家听明白了吗?那现在开始读文吧![点评:作批注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很有好处。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此项训练。]当发现动笔批注的学生少时,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老师示意站起来)这位同学在读的时侯,他拿起笔来画,把一些他认为的好词句给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