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六章细胞因子网络和中医理论而近年来,细胞因子网络的观点已经被很多科技人员所接受,特别是炎症细胞因子,它是免疫系统的发动者,当机体遇到侵害时,炎症细胞因子将会针对不同的损伤情况,调动适当规模的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一旦问题比较严重时,就会发挥内分泌功能调动全身的免疫细胞到损伤部位执行免疫功能。当消灭入侵者或者消除了对机体的伤害因素之后,就会通过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平息和疏散这些免疫细胞,使机体恢复正常。在这个复杂的免疫细胞网络中,炎症和抗炎细胞因子似乎是其主要特征,相当于中国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它们此消彼长,相生相克控制着机体健康。于是我想起中医药治病的原理,所以想查一下中药是不是正是通过细胞因子的调节来治疗疾病的,结果我惊奇地发现,竟然中医研究早就发现了中药对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而且从1995年到2005年十年期间就已经有150多篇文章发表,只不过尚未见有人将其与炎症和抗炎细胞因子平衡联系起来,也没有将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平衡与“阴”“阳”联系起来。淋巴细胞再循环是免疫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免疫系统是机体的“国防”和“公安”系统,也就是说,它控制着机体的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自身稳定功能等,也是每一个懂点免疫学的人的常识。所以,当细胞因子网络的概念建立起来以后,由它控制着整个免疫细胞网络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免疫学界的普遍认可。机体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交互通讯系统将分散巡逻在机体各处,特别是胃肠粘膜系统的免疫细胞系统而准确地联系在一起。然而问题是:这些免疫细胞是沿着一条怎样的路线再循环的?科学家至今仍然知之甚少。因为整个西方医学,甚至生物学都是构筑在一个解剖学的逻辑框架中,而免疫细胞既不能像红细胞那样有颜色可以观察到,也不像神经细胞那样交联在一起。不过我们可以设想:它一定主要分布在防御系统的最前沿,因为那里的防御任务最艰巨,例如胃肠粘膜系统。而且,它一定和淋巴系统、血液系统有关,而且必定经过淋巴结;另外就是它一定是一个最合理的分布系统,因为它的功能太重要了,没有它,机体将无法生存。所以我想到,是否淋巴细胞再循环恰恰就和中医的基本指导理论-经络有联系呢?所以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这方面的言论。结果是我看到了周东浩先生在网上发的帖子,感到遇到了知己。所以想到经络,也想到了针灸。想到这些我感到非常兴奋,并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郭义教授进行了交流,查阅了针灸和细胞因子方面的文献。又使是我感到震惊的是,确实已经有多面这样的文献发表!我之所以坚持要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写这本书,其原因之一是:免疫学的确为中医药理论,特别是经络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当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们奋斗了多年,试图找到操纵免疫系统的办法,至今仍然感到困惑的时候,其实中国人早就学会了用针灸和医药操纵免疫细胞网络!本章就是要在前面15章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细胞因子网络和中医药以及经络理论的关系第一节细胞因子网络和经络最近,我在网上搜到一篇粘贴上去的文章,题目是:“论经络的实质及其生物作用机制-干细胞-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理论”,作者是沈律,它注明曾在《皖南医学院报》1999年第12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第10期增刊、《中国特色医学杂志》2001年第3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刊《科技导报》2001年第10期发表过一些主要学术观点。沈律则认为经络和干细胞、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在这里,我不想花过多的时间去评论这些假设,但是我更倾向于周东浩的观点,特别是周东浩自己在网上所发表的“关于经络-免疫调节网络说的补充说明”中所重新申述的观点。所以这一节我就以周东浩的文章作骨架来进行阐述。根据本书前面各章的内容,我认为,正像周东浩所提出的,现代免疫解剖和细胞因子网络理论与祖国医学针灸经络学说比较研究及经络中医经典理论渊源等几方面分析推测认为:经络实质是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网络的循行通路,是免疫系统信号调节的传输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网络-免疫细胞网络相互协调的一个决定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复杂系统。而针灸即是以无毒、无感染力的毫针刺激调控免疫系统,并进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网络-免疫细胞网络的治疗方法。针灸可能是通过有丝分裂原途径激活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网络则是针灸效应的介导因子。KevinJ.Tracey在他的胆碱能抗炎综述中,专门提到了古希腊医学的体内生理平衡说,以及中国的针灸和“阴”“阳”理论,他甚至已经意识到针灸抗炎甚至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机理很可能跟神经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有关。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为了寻找经络的物质基础,人们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但至今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普遍接受的结论。经络似乎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等结构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以上任何一种。为了弄清楚经络的实质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在概念上明确:经络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