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师德剖析材料转变自身教育方法提高教师风险防范葛文娣教育历来是社会、家庭父母、学校非常关心的问题,有时的关注甚至超过了自身的发展。教育也让我们当教师、父母的深深感到她的复杂,因为她并不是投入多少就能产出多少的机器产品,而是需要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复杂的共同体。当我这个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教育者,读到像《亲爱的安德烈》这类书,看到生活中种种教育现象时,总让我思考很多,感触很多,给了我很多启发,激起了心中的一些想法、矛盾。一、教育需要交流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以是孩子困惑时贴心的支持,收获时真诚的鼓励,迷茫时有效的引导,挫折时温暖的怀抱。但前提是双方能敞开心扉,毫无保留的沟通。作为老师,明白自己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坦诚的交流者、积极的引领者,但有时难免有些急躁,有些黔驴技穷。作为孩子,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想法多了,甚至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此时大家深感深层次交流中隔着一层薄薄的面纱,作为老师多么希望揭开那层薄薄的面纱,来个亲密接触呀。其实孩子总是希望家长、老师能完全理解自己,为自己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但他又不能理解社会人自由的含义。教师总希望孩子能早日懂事成熟,真正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体谅理解大人的决定。孩子和师长就是因为出发点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对分析解决问题难免出现分歧。这些分歧正是我们教师需要敞开心扉、换位思考的问题。也许我们的孩子非常羡慕《亲爱的安德烈》书中安德烈的生活乐趣,他喝酒、旅行、休闲、听歌、party、抽烟……简直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但是孩子,你是否看到书中安德烈为升学而忧虑思考,为选择好学校而付出努力,为职业规划而烦恼,为社会竞争而担忧呢……二、教育需要思考《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如此不同的两代人,讨论的话题设计族群问题、民主政治、个人权利、价值取向、职业规划、文化艺术、个性发展以至生老病死等等,在讨论中大家都在思考、解剖,更让人看到的是坦诚和爱。其实,书中东西方两代人讨论的问题,有些正是我们60后、70后、80后教师与90后孩子在教育中碰到的焦点。虽然我们的焦点还没那么悬殊、深刻,但性质是一样的。严谨的教师受到不拘小节孩子的冲击,勤奋的教师受到理想主义孩子的冲击,重礼仪的教师受到崇尚自由孩子的冲击……加上封闭环境下长大的父母,也在学习、接受东、西方教育、文化理念的影响,对自身教育观的不断的自我碰撞。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的矛盾就显得更多,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理性思考。从书中,安德烈与母亲讨论了很多问题,我们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教育意识差异等。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我更欣赏安德烈在旅行时能思考社会政治问题,在酒吧喝酒时能思考文化艺术问题,在港大读书时能思考中西政治文化差异等等。我们何尝不想听到孩子更多的理性、有深度的思考,讨论更多更广的社会、历史、教育、生活等问题。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更多的理性思考,需要学会理性的看待身边的问题,而不是永远父母庇护下的小孩?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思考,作为教师、父母也可以更大胆、更放手的给孩子更多的时空,而不是患得患失。孩子只有在寻找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他的观察力、好奇心、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才能得到调动和诱发,他才会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才能有思想,有能力,才会慢慢长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而要想改变人的思想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和重建他的是非判断能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战胜困难。因此,要想改变被教育者,教育者首先要学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