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2011学年度教学反思青龙湖中心小学邵丽作为一名新任的市级骨干教师,我感觉压力很大,一年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认真工作,认真学习,将压力变为动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感觉是累,但累而不悔,因为累中有收获,累中有进步。一、踏踏实实学习,学习中重塑自我。本年度第一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研修工作站为期一个学期的脱产研修学习,在工作站学习期间,我能够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严格按要求出勤。作为一名来自郊区的农村小学英语老师,我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能够时刻珍惜来之不易的脱产培训机会,追求实际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灵活,善于动脑,善于领悟,不甘做一个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更多的是当一个主动的思考者。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课后积极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努力反思自己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对待学习任务,不怕吃苦,永不服输,能够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高度认识学习任务。通过研修,我有了以下收获:(一)提高了四种意识。1、做教师一定要提高学习意识。张国辉老师有每学期床头放三本专业书籍并要求自己必须按时读完的习惯,蔡吉老师不媚俗流,言谈举止间俨然就是一个读书修行的行者,主张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习惯。武瑞老师虽然年仅24岁,但提起外国教育史来是侃侃而谈,对卢梭和《爱弥儿》的精彩导读也反映出这位教坛新秀的学习用功,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反思自己的工作、学习状态,天天是太忙、太忙,没时间,读专业书籍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时的三分钟热度,并没有成为我教学生涯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学习的习惯。十年来,我留下了什么,徒有一点可怜的所谓的经验,而我的教学之路走起来依然感觉艰辛无比,荆棘丛生。相信,通过不断学习,把所学的教学法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学生心理发展知识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等理论不断地应用到教学中来,我一定能不断获得充足的能量,这些能量将支持我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顺!2、做教师一定要提高教科研意识。9月14日下午听了蔡吉老师的讲座《教师发展与教科研》,紧接着15日上午又听了刘莹老师的讲座《“个案研究”中的那些事儿》,两次关于教科研的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教科研方法,并积极尝试,不能只停留在学理论、听讲座的层面,要勤于动笔、反思,把头脑中好的灵感、想法及时记录下来。不能再把教科研当成是领导交给的任务,而要变成自己的一种追求;不能再把教科研当成是一种专家的专利,教科研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权利和尊严;不能再把教科研当成是一种教学工作之外的负担,而要利用它优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名有思想的英语老师;不能再把教科研当成是无穷无尽的文字材料,而要真正深入进去,研究点什么,让教科研真正服务于自己的教学。3、做教师一定要提高爱的意识。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亦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记得于淑卿老师说过:“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真实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真实的人,作为教师,一定要细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教育回归真实的人性,用人性去感染学生。”这句话不禁让我动容,自己也有孩子,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去教育才能放心,我仿佛一下子体会到了学生家长的心情,今后的我定不会看不起那些学习困难、相貌平平、性格内向的学生了,我要把我浓浓的爱带进校园、带进教室,让温情弥漫我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到爱的甜蜜。4、做教师一定要提高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一定要具备反思的意识,并努力形成反思的习惯和反思的能力,一个教师有没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发展的程度和专业发展的层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层次和课堂教学品位的提升。关于反思,于淑卿老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反思型(研究型)的好老师需要我们的敬业精神和刻苦学习态度及行动来实现。我们既然干上这一行就要使自己爱上这一行;既然爱上这一行就要让自己精通这一行;把实现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反思型、学者型教师到教育家的转变作为我们余生的追求吧!”(二)夯实了教学基本功四个月来,老师们带领我们就低、中、高三段教材分别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各单元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对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如何设计和使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等做了专题的讲座,有时甚至同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