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散文、小说的阅读复习(三)一、中考考点:(1)能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谓重要词语包括能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能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能体现语言形象性和准确性的词语。(2)能分析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所谓关键语句从结构上说,一般指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呼应句、线索句和为后文作铺垫的句子;从内容上说,一般指中心句。另外关键语句还包括流露出作者情感倾向的抒情句、起深化主题作用的议论句、在文章中对人物或主旨起衬托作用的景物描写句。(3)能理清文章思路。抒情散文阅读中多是以线索和顺序的分析为主;叙事散文和小说阅读中多是以情节概括为主。(4)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所谓整体感知内容,就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由前到后,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并在此基础上,由粗到精,由繁到简地把握文章总的要表达的意思,进而结合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5)能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细节描写。写景散文多是赏析景物的特点及所包含的情感,状物散文多是赏析作者描写的该物的特点及赋予的意义,叙事散文和小说则多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典型意义;诗歌多是赏析意象的特点及其饱含的情感。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多是从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的角度命题;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多是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命题(6)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这个考点往往让考生把自己看成文中描写的一个人物,从该人物的角度对文中的人和事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也可能让考生以提供的阅读材料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文中描述的故事续写一个结尾或者把文中省略的地方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可能让考生根据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发散思维,在记忆里检索与之相关的人或事或景或物并描述出来。(7)能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8)能结合作品谈对自己启示及自己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考点往往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需要注意启示与评价多是与作品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结合作品主题来进行思考。二、梳理知识点:散文(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分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记叙性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性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三)散文的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或者“形散神聚”。(四)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五)找线索的方法: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