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要内容参考文献一、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旅游资源评价二、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生态旅游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进行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而且,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区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保持、促进生态环境,至少不破坏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必须使当地居民在开展这样的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生态旅游管理要考虑到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功能。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功能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开发原则开发原则:1.保护优先2.永续利用3.生态环境教育4.生态和旅游平衡和谐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在IUCN列出的六大类保护区中,除了严格的自然保留地和荒野保护区不允许旅游之外,国家公园、自然遗迹纪念地、生境或物种管理区、受保护的陆地或海洋景观、资源管理保护区这五种类型均允许开展旅游活动。我国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以及其它各级保护区均未限制旅游,但所有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允许旅游,旅游活动仅可以在实验区内开展。(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二)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损益1.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准则(1)生态旅游资源概念是指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内涵的人文事物,或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并对游客起到教育反思作用的其它任何客观事物。(2)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准则生态旅游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监控和目的地旅游管理能力的提高。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中的问题(1)盲目开发,缺乏论证和评估(2)生态破坏,原始生态环境受破坏或影响(3)环境污染,保护区局部环境质量下降(4)景观破坏,自然景观失调(5)开发粗放,精品开发和精品营销的良性循环没有形成(6)人才匮乏,生态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生态旅游规划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活动和环境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具体目标如下图:(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物种管理生境管理游客管理游客管理系统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活动一般在实验区开展,虽然在规划时已经避开了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但由于旅游人数多、高峰期集中,部分保护区的缓冲区或核心区受到了影响,出现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的趋势。我们应该重视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保护区内建立长效的监测机制,在重点区域展开动物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关于游客心理、态度和行为的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参与的科学研究工作,并把研究和监测结果应用到动物、生境以及游客管理决策中去,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美国黄石公园案例WYYellowstoneNationalPark东入口公园入口服务设施公园内部服务设施黄石公园中自然景观与旅游活动黄石公园中生态旅游的特点(五)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问题1、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应是利好的替代产业2、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与破坏生态旅游是一把“双刃剑”,既为自然保护区增加了收入,可又成了保护区最普遍的、最主要的干扰与破坏因素。其负面影响主要有:在保护区内大建宾馆、娱乐场,大小饭店与商店开设使得游客十分“方便”。保护区管理局开办,地方和个人也来争设。为了改善交通,在保护区内开山劈石大修公路。有的在保护区内架设缆车,严重破坏了景观。(梵净山索道)■素质低的一些游客到处乱窜,乱采乱摘,乱刻,随处丢弃垃圾,这反映出保护处的宣传与管理不到位,有的无人管理;■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清,尤其对景区的管理权未有协议,结果是多家来“争食”,保护区与地方上都设卡卖门票。有的保护区管理局拉来公司搞开发,只要景色好,就修路架桥,毫无保护理念和措施,使自然资源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3、防控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破坏的对策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规划存在种种问题为了作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出几点建议d.加强对生态旅游项目的管理有步骤地实施管理计划,安排好以下主要工作:案例——陕西天华山保护区基本介绍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后劲不足天华山保护区是在原陕西省宁西林业局蒲河林场的基础上成立的,现有技术人员大多是林业专业方面而非旅游专业,目前保护区急需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低天华山保护区晋升国家级时间不久,加之过去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小,缺乏社会认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