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 (2).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 (2).doc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教师的语言、板书、媒体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引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效果的监测、包括班级生活环境的营造、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等;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的实效、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体验等。课堂上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进行课堂精细观察时,我们应做到:第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主要表现在:平等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可以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可以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等等。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学生展示、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更应学会欣赏学生,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第二、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教师要改变主讲和“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思维空间、学习权力和主体地位;在研究解决新问题时、在观察发现规律时、在概括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时,要大胆地退下来。而在学生研究问题有困难时、无价值或重复时、受时间及目标制约学生跑偏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像训练知识技能一样地训练学生思维、参与、交流、互动的能力。第三、要提升教育智慧。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可能出现“无序”的状态,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深钻教材,提升内功,坚定新观念,对课堂教学不断审视和反思,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积淀教育智慧的过程。只有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教育智慧,才能有更多的“不期而遇”的精彩生成。追求“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成为师生生命精彩课堂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又能够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细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