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8高三语文(主观题)质检分析.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0128高三语文(主观题)质检分析.doc

20130128高三语文(主观题)质检分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DBFQSYYDYPTDFDF九块邮WWW.GUAAZ.COM美.职.网WWW.MEIZHI.CN20130128高三语文(主观题)质检分析第1题错误点:1.有些学生没有认真背诵,留空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前三句。2.对词义理解不到位时造成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辨不清具体词语与别字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第1句:芳菲菲其弥章,本句错误率最高,不少人把“菲菲”写成“霏霏”,把“弥”写成“糜”,把“章”写成“彰”(错误比例高)。第2句:榆柳荫后檐,不少人把“榆”写成“俞”“余”,“荫”写成“阴”“映”。第3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些人把“欲”写成“遇”“育”“愚”“喻”“愈”“御”,把“无惑”写成“不惑”。第4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本句得分率最高,只有个别学生把“渐”写成“浅”“溅”“践”。第5句:浩浩汤汤,本句得分率较高,只有个别学生把“浩浩”写成“皓皓”,“汤汤”写成“荡荡”。第6句:歌窈窕之章,“窈窕”写错的人不多,但把其中两字写颠倒了。第5题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3分)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而产生孝行了。(“慈”“畏慎”“生”各1分。)学生对“慈”的解释较准确,对“畏慎”的解释不够全面、完整,出现单一翻译成“敬畏”“畏惧”或“慎重”的情况,虽不扣分,但还是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字字落实,以免出现失分;一些同学漏译了“生”字,丢分就有些可惜了。示例:①做父母的既威严又有仁慈,那么做子女的虽心中畏惧谨慎但却能生孝顺之心。(3分)②父母的威严中带有慈爱,那么他们的子女便会畏惧而产生孝悌之心。(3分)③父母有威严而又对子女很慈爱,那么子女就会害怕尊敬,然后行为谨慎,一生孝敬父母。(2分)④父母严厉却又慈爱,子女就敬畏谨慎而孝顺了。(2分)⑤父母严励而有爱护地教育孩子,子女就能有好的道德修养和孝心,(1分)⑥父母的威信与严厉是对我们有慈爱的,可子女们畏拒这种教育。(1分)⑦父母虽然严历但是心里很友善,然而子女从生下来就要对父母有孝敬之心。(0分)(2)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3分)俗语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介词“于”省略,“诚”和“诚哉斯语”主谓倒装各1分。)大部分同学对介词“于”的使用情况和“诚”的意思掌握较好,翻译时能较准确点明,但对主谓倒装句“诚哉斯语”的理解与掌握较不理想,本题大多数同学的丢分都在这一点上。综述:第一,文言文翻译不论是采点给分,还是综合给分,都要求学生能做到“信”和“达”,因为只有准确、通顺,文句的意思才不会出现偏差。第二,本次阅卷中还发现不少错别字或是有语病的情况,若是严重影响文意的表达或与原句的意思偏差较大的,酌扣1分。示例:①俗话说:“教导妇女要在她刚嫁来时,教育儿女要在他们年幼的时候。”这句话真的是对啊。(3分)②俗话说:“教媳妇要在刚来时,教育子女要在婴孩时期。”确实就像这句话。(2分)③俗话说:“教导刚嫁来的妇女,教育她们教导孩子照顾子女。”这句话的确是对的。(2分)④有一句俗语说:“教女人要在刚嫁进门时,教育子女要在婴孩时期。”正如这句话所说。(1分)⑤有一句俗话说:“教导妇人要从刚嫁进门开始,教育子女要从婴孩时期开始。”(1分)⑥俗话说:“教导是第一次做妇人,第一次教导婴儿期的孩子们。”(0分)⑦俗语说:“教育第一次做媳妇的女人,教育小屁孩听话。”有道理。(0分)第6题(2)尾联意境隽永,请简要分析。(3分)阅卷中发现,学生对律诗的理解基本清楚,对尾联所描绘的图景尚能做概括叙述,但对这些画面组合而成的境界分析不够恰当、准确,对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把握欠准确,过于拔高,虽有较多的答题角度仍然未能得到这一分。本次阅卷基本按照所给的评分标准打分,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答题规范,注意寻求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为今后的诗歌鉴赏打下更扎实的基础。示例:①尾联描写了一幅春天芳草茂盛,风中牧笛声起,人们赶着牛羊很迟才归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3分)②尾联写人们晚归,“无数牛羊一笛风”写出草原牛羊的悠闲,透露着一些淡远。写这一片悠闲夹杂着诗人淡淡的悲伤之情,突出作者对六朝旧恨和南浦离愁的伤感。(3分。)③数十里的平川都生长着春草,人们都很晚回家,数不清的牛羊在平原上,笛声阵阵如同微风拂过。充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2分,“境界”的分析概括欠缺。)④尾联描述了在田野间牧羊之人晚归,无数只牛羊迎面而来,伴随着随风飘来的笛声,十分闲适,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生活的一种向往,向往自由的心情油然而生。(2分,未对“境界”做概况。)⑤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