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施教者应善煲“心灵鸡汤”------用爱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内心世界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五中学吴永梅古圣贤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历来为师者习惯于居高临下“传经布道”,很多老师不愿意或者放不下架子以一个平等者的身份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赠一个智慧背囊给学生,让其应付多变的生活;煲一顿“心灵鸡汤”给学生,让其营养幼小的心灵!知识的传承很重要,我认为更有必要做好上述两点。别看学生的年龄小,平日里嘻嘻哈哈孩子气十足,其实有些学生有很多的无奈。学生的天空也会变化莫测,因为大人们的世界本来多变。大环境小环境无不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绪,左右着他们的成长步伐。特别是当学生的母爱或父爱在不该缺失的时候拐了弯,学生的心理或大或小会引发一场地震。施教者面对如此受教者,就不能按常规实施教育。所以要求施教者应善煲“心灵鸡汤”,善于用爱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这方面我做过一些努力,也有一点小感悟。他以全班第六名的好成绩进入我所任教的班,曾经一脸的灿烂笑容。可是半年后学习成绩就倒数了,还经常上网吧上网。由一名优等生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差生。原来其父母不久前离异,他寄居在姑姑家里。由原来的小皇帝落魄为寄人篱下者,他有些承受不住。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思进取,没等毕业就因打架等原因辍学了。临走他写过一首诗让同学捎给我。诗中这样写道: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想着灰蒙蒙的前程,怀着灰蒙蒙的心情,走着灰蒙蒙的路程。我当时难受了很久。后来他写信要我的照片,我给寄去了。相片反面写着:一定要阳光,老师有期待!还有一位女生,她的后妈对她不很好,从不对她笑。她住在姨妈家。有一天她放学回家,见她的姨妈一脸阴云,躺在床上没做饭。她就空着肚子回到学校,在一篇日记中将她的后妈和姨妈骂了个“狗血喷头”!我看到这篇日记后,和她沟通了一下,告诉她其实她的后妈很好,要不怎么能出钱让她到城里上学;告诉她她的姨妈也许是身体不舒服或有其他的事,要不不会躺着不做饭,要不怎么能一直让她住在家里。我让她有空多帮她的后妈和姨妈做点家务。她照做了。后来她兴奋地对我说:“老师,其实都很好呀”!她的姨妈夸她懂事了,她的后妈还为她买了新衣服。以心换心也许就是为人处世的策略吧。我布置作文题目,从来不直接叫学生写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我刚参加工作时没有经验,曾经在作文课上布置过一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作文,结果一个男生拒交作文,一个女生泪流面,趴在桌上哭成一团。当时我一头雾水,也很尴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参透其中酸辛处,一直懊悔不止。自此不再直接布置写爸爸妈妈的作文,类似的题目,都是以我的某某替代,将所有的情况余出来。我曾经替一名请病假的班主任主持过一场文艺晚会。有一个唱歌很好的女孩想唱一首老歌《妈妈的吻》。当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走上前来,可是刚刚唱了几句,当唱到“过去的时光难忘怀”时,她忽然放声大哭,另外有三个学生也开始淌眼抹泪。我当时有些惊慌失措,定定神后,我走山前去,和那个悲伤地孩子拥抱,给她一个妈妈化的动作。然后挨个拍了拍另外三个学生的肩。其中有一个男孩擦擦眼泪,跑上来替那女生唱完了那首歌。后来那个女孩也做了教师,听说她对学生很好。那几个都是特殊家庭的孩子,都失去了母爱的天空。我班有个女生开始学习很好,可是后来成绩一落千丈。原来她的父母离异,各自成立了新的家庭。她穿梭在两个家庭之间,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多余人”。我和她谈心时,她泣不成声。我耐心的开导她。在生活上一些细节上予以帮助。告诉她大人的世界的繁琐,让她学着爱她的新妈和新爸。她后来就阳光多了。重新变得活泼开朗了。班上还有个聪明的男生,学习比较好,就是特别爱招惹别人,爱惹事,还经常迟到。我多次批评他,他总是不改。当有一天,他的一个亲戚告诉我:他自己骑车从乡下来城里上学,因为他的爸爸和后妈忙于生计,顾不上管他。我表扬了他的聪明与能干,并指出家庭情况特殊不能成为搞特殊的理由。他信服的点点头。我们面对的不是整齐划一的队伍,很多学生有无限心事。出于爱面子或其他原因,往往不愿提及。学生年龄偏小,当生活的风雨来临,如同失巢的小鸟,不知朝向那个方向飞。作为施教者,首先给其注射一支强心剂,那就是给他们信心和力量,然后以爱为原料,耐心为佐料,温情为燃料,为其送一餐“心灵鸡汤”。施教者首先要善于做心灵的抚慰者。作为施教者我们应当像书上写的:善于表达人间真情,善于诠释五彩人生,善于把学生的心灵用真情的火炬点燃,善于帮助学生驱散心灵的阴霾。尤其针对特殊家庭的学生,更应倾情关注。作为施教者,也许无法凭自己的意志决定学生的命运,但我们或多或少能左右学生的心情,也能影响一点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爱生如子也许境界太高,做起来有难度;可是作为施教者,尽心、尽情、尽意、尽力、尽量做到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