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整体规划思路二、建筑功能分区规划三、供电系统规划规划四、空调系统规划规划五、机房布局及布线规划六、机房消防系统规划七、监控系统规划八、防雷与接地系统规划机电设备区:变压器室油机室高压室低压室空调主机房消防空调控制中心UPS动力区:UPS主机房电池室建筑功能分区规划原则:原则上机电设备区单独放在一层(最好放在一层,方便搬运维护,机电设备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承重要求较高)。UPS动力区与IDC机房区可以同层也可以分层布置,对于大型IDC中心,则建议UPS集中放置在一层,可以减少一些隔墙,提高机房面积的使用率,同时也方便维护管理。单个机房面积不过大,以降低消防设施造价、缩小气瓶房面积。机房最好不设置在顶层,防止因雨水渗透到机房而造成事故以及减少因阳光照射而造成空调制冷损耗。办公及辅助用房最好设置在顶楼或其它承重较低的辅助(附属)楼层,尽量不要占用楼板承重较高的生产用房面积。在设计规划机房时,应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预留足够的设备发展扩容空间!3.UPS部分:根据用户需求及机房类型,UPS可有不同的配置方式:2*(N+1)系统(适用于AA级机房,如灾备机房或重要机房)。2N系统(适用于A、AA级机房,如客户有双UPS供电要求的VIP机房)。2N+STS系统(适用于A、AA级机房,如某些需双电源保护的单电源设备)。N+1系统(适用于B级普通机房)。N系统(适用于C级低端用户机房)。三、供电系统规划一些建议:在满足设备供电需求的前提下,变压器的备份数量不宜过多,以减少运维成本。UPS电池备用时间不宜过长(以10~15分钟为宜),电池组数应小于4组,建议采用2V电池,便于维护。预留流动油机接口。设计选择空调机组时应考虑电梯垂直运输和楼层走道水平运输因素以及建筑空间因素!机房气流组织规划:空调制冷送风有上送风和下送风两种方式。IDC机房建议采用下送风两侧回风方式,空调风柜设置在机房两侧,机柜采用下送风机柜,机柜的摆放结合气流组织的方向,有利于空气快速流通。UPS及其它机电设备机房宜采用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采用上送风方式时,应安装风管送风,以保证送风均匀。科学合理的气流组织规划,可提高空调能效!下送风两侧回风布局(水冷)开放式:下送风地板出风、冷热通道。封闭式:下送风机柜封闭送风。上送风两侧回风布局(风冷)四、空调系统规划(气流组织)空调冷负荷计算:IDC机房设备用电量转化为热负荷一般按90%计算。UPS机房设备用电量转化为热负荷一般按10%计算。建筑围护冷负荷(灯具、人员、新风冷负荷)一般按150W/M^2计算。空调总冷负荷=IDC机房冷负荷+UPS机房冷负荷+建筑围护冷负荷。计算IDC机房空调的冷负荷时应按设备的实际功耗(KW)来计算,不能按UPS容量计算!空调的电力保护等级和IDC机房设备电力保护等级相同,一样非常重要!五、IDC机房布局及布线系统规划机房的主通道宽度≥1500mm、次通道宽度≥800mm,机柜列间距为≥1000mm。每列机柜数量一般应≤18个,每列配置1个交流列柜。机柜的规格一般如下:高度(H)在2000mm~2600mm之间(但采用下送风方式时,机柜高度不宜超过2200m);宽度(W)在600mm~800mm之间;深度(D)在850mm~1100mm之间(但采用下送风方式时,机柜深度不宜小于1000m)。对一些面积较大的机房,可以采用分组分区方式,在每一分区之间预留较大的间距,方便不同用户之间的隔离,提高机房的使用灵活性。IDC机房内应采用金属网作为隔栏,以免阻滞机房内的空气流通。机房走线架布局机房布线方式有集中式和分布式2种。一、集中式布线方式二、分布式布线方式对于大型IDC中心,可采用先进的高密度配线设备和布线系统,节约机房空间,提高布线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性。沙河IDC机房高密度光缆配线系统七、监控系统规划IDC机房视频监控平面八、防雷及接地系统规划八、防雷及接地系统规划九、机房抗电磁污染规划规划十、机房降噪音规划十一、机柜防振动/抗震规划选用高能效空调(如柜式水冷机)、高频UPS电源、低耗服务器。空调水泵、冷却塔安装变频控制装置、缩短空调管路,空调设计上考虑合理梯度。精密空调可简化一些不必要装置(如自动加热装置等),避免空调过度制冷。科学合理的气流组织规划,提高空调能效。机房靠窗户侧用隔墙隔离,有效防止因阳光照射造成空调损耗。尽量利用室外新风对机房降温,达到节能的目的。UPS电源按模块式设计,设计预留扩容发展空间,UPS按实配置、按需扩容。十二、机房的节能措施设计十二、机房的节能措施设计十三、IDC网络规划十三、IDC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