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数学教案【必备】大班数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班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的操作,尝试进行20以内简单的减法运算。2、能积极思考、细致观察,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2个圆形的蒙氏线场地;数字卡1-20;戒指样的小圆圈若干。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作业单若干。3、《操作册》第6册第31-32页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青蛙跳水。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个蒙氏线的圆圈上,每组小朋友记住自己组的人数,边听音乐边走线。当音乐停止时,教师任意出示一张数卡。如“8”,每组8个小朋友跳进圈里,再数数线上每组还剩下几个小朋友。游戏可反复进行。2集体活动(1)复习10以内的减法。教师出示答案在10以内的减法算式,请幼儿口算得出结果。(2)学习20以内的减法。创设情景:神奇工具又现身。小朋友,谁又来到我们班上作客啦?教师出示工具“加法、减法板”,按顺序摆放好。教师:看,他又说话了:小朋友们好,又和你们见面了。我是加法、减法板,做起减法也有招。先把大数固定好,根据小数取蓝条。数数看看剩多少,减法计算完成了。教师从题卡中任意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4=,教师先读算式,然后再找出加法减法板中的数字16,用小圆圈圈住,再从蓝色定规中取出4摆放在右端靠着数字16下面的格子中,最后数出前面还剩下几格,剩下的格数就是答案。即16-4=12。(3)用加法减法板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从题卡中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9=,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加法减法板,得出正确答案。3分组活动教师:加法减法板想检测一下小朋友学的怎么样,我们每个人都来露一手,比试比试吧。第一组: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做减法练习。教师事先准备好减法算式,请幼儿看算式,操作加法减法板计算出结果。第二组:利用划点子的方法进行减法练习。每张作业纸上都有一道减法算式题和被减数的点子,减去几,就划去几个点子,最后数出剩下的点子数量,记录在作业单上。第三组:做花环。操作加法减法板完成《操作册》32页的活动“美丽的花环”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大班数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重点: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活动难点: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活动准备: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2、玩具柜的玩具若干。活动过程:一、常规活动:指五官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二、师生共同探索。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3·幼儿感知上下的方位。师:“大灰狼明天要开一个玩具店,可是货架上的东西还没有摆上去,谁能来帮帮大灰狼呀?4、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请幼儿将玩具放入货物架中。(幼儿自由操作)5、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对性。小结:在表述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完整的话,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6、看图说一说。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三.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后面呢?四:做游戏。(上拍拍,瞎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大班数学教案篇3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活动过程一、学习游戏:1、碰球(7、8)2、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二、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1、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2、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三、练习活动:1、帮算式宝宝搬家2、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大班数学教案篇4一、活动目标: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2、尝试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