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威海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doc

威海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威海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加快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科教兴威”战略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十五”科技事业发展回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8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5%。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海洋技术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加强了与高校的合作,分别与山大威海分校、哈工大(威海)共建了国际生物研究中心、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91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组织实施863计划项目和转化863计划成果45项,建立了5个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承担的863计划项目和基地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7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62项,占16.5%。高新技术园区的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先后创建了清华紫光园、海外学人创业园、软件园等多个“区中园”,共聚集了全市约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龙头。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拥有6个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科技型孵化器,在孵企业达200多家。与韩国大邱科学园、韩国庆北大学科学院、韩国湖西大学联合共建了多个中韩孵化器;在全省首家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合资成立了威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全市累计申请专利4532件,累计获授权专利2908件,其中有18家企业被确定为省专利明星企业,7项专利获得山东省第六届专利奖“金奖”和“创新奖”。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十五”期间,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7个科技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市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够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威”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转化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基地、以知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建成创新型城市,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快速发展。(二)战略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和科技发展环境,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全市科技实力显著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列,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1.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达到申请总量的30%;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达到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5%以下。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改变。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根据我市农业发展需要和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以“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发达、安全循环节约、意识技能现代”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批对不同地区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一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品质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档次和水平。4.科技成为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吨标准煤以下;万元GDP耗水下降到125立方